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B教育方針政策是人們根據一定的需要制定出來的。正確的教育方針政策反映了教育的客觀規律,但不等同于教育規律,也不能替代后者。
2.【精析】A教育最基本的職能就是培養人,這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3.【精析】B這是兒童身心發展順序性特征的體現。
4.【精析】D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最高表現在于人不周于動物的創造性。
5.【精析】D體育的基本目標是發展學生體能,鍛煉學生體魄。
6.【精析】A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
9月10 日定為教師節。
7.【精析】B診斷性濺驗是指在教學活動的一定階段,如學年、學期或教學某一課程章節之初進行的測驗,其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的準備狀況,使教師對學生的水平、差異心中有數,以便合理組織教學和恰當處理教學內容。
8.【精析】C反映學生在群體中的地位的測驗是常模參照測驗。
9.【精析】C 19世紀末,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直接經驗的不斷改造和增大意義的過程,是“從做中學”的過程。它以新的知識觀和知識形成觀作為教學理論的基礎。
10.【精析】A根據一節課所完成的任務數.課的類型可以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11.【精析】A個別教學與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的狀況相適應,因而最早出現。
12.【精析】B授人以漁,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發展學生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做到自主學習。
13.【精析】D道德行為是人們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做出的行為反應,是人的內在的道德認識和情感的外部表現。故也是衡量人們品德高低好壞的根本標志。
14.【精析】A學生只有通過交往才能認識同學,發展自己的人際關系。
15.【精析】B 19世紀初,英國學校中出現了“導生制”,這對班級組織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填空題
16.夸美紐斯
17.強迫
18.科技進步
19.個體身心發展
20.個別差異性
21.生產勞動
22.社會本位
23.言行一致
24.相互促進
25.布盧姆
26.心理學
27.未知
28.認識過程
29.班級授課制
30.京師同文館
31.行
32.研究
33.班級規章制度
34.教育
35.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制
相關試題: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