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 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于夸美紐斯的《__________ 》。
2. 學校的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它有四種基本成分,即認知成分、情感成 分、__________ 成分和理想成分。
3. 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不僅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還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 方面,其中有些是 __________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4. 教育目的對整個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主要是通過發揮教育目的的導向作用、激勵作 用和__________作用得以實現的。
5. 《__________法》規定: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
6. 教學大綱又稱__________,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7.__________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
8. 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叫 __________ 法。
9. 根據一節課所要完成任務的類型數,可把課分為單一課和__________ 課。
10.班主任了解學生和研究學生的內容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了解和研究學生 __________以及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等方面。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影響學生文化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簡述教學的一般任務。
3.簡述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優缺點。
4.簡述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幾個階段。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試述師生的教學關系和人格關系。
2.閱讀下文后,請用所學的教育學原理,并結合實際,論述科學技術與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
科學是活躍的、革命性的,進入現代社會以后,科學已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科技的發展不斷地對社會的傳統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沖擊著社會的習慣領域,又促成其革新與發展。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