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東中學教育心理學課后習題:第九章
第九章課后習題:學習策略
第一節 學習策略概述
1、什么是學習策略?它由哪些具體策略構成?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
四個特征:第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第二、是有效學習必需的;%考*試大%第三、是有關學習過程的;第四、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結構:由兩種成分:基本策略和輔助性策略。
三種成分:認知策略(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主要針對陳述性知識,針對程序性的:模式再認策略和動作系列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監視策略、調節策略)、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會資源利用策略)。
第二節認知策略
1.簡述常有的認知策略?
一、復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之上。
(一)識記過程中的復述策略:
1、利用隨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2、排除相互干擾:先前所學的信息對后面所學信息的干擾叫做前攝抑制;后面所學的信息對前面所學信息的干擾叫做倒攝抑制。早上學防止前,晚上睡覺前或學習結束前學習克服倒,另外要盡量錯開容易混淆的內容。如英語和拼音。另外:開始和結尾的記得牢(首位效應和近位效應)
3、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
4、多種感官參與
5、反復閱讀與嘗試背誦相結合。
6、過度學習(達到150%最好)
(二)保持過程中的復述策略:
1、及時復習: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所以新學習的材料一定要及時復習,至少要在當天加以復習,以減緩遺忘的進程。
2、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分散復習優于集中復習??山档推?,減少前攝和倒攝。%考*試大%鼓勵學生利用分散復習,經常進行復習。
3、復習形式多樣化。用實驗證明、寫成報告,作出總結。
4、畫線
二、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是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策略,和復述策略結合使用,效果好。
(一)記憶術:1、位置記憶法、2、縮簡和編歌訣。3、諧音聯想法。4、關鍵詞法。5、視覺想象。6、語義聯想。門號6的平方根2449。
(二)做筆記(三)提問(四)生成性學習。對所閱讀的東西形成一個類比或表像。(五)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
三、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策略。組織策略和精細加工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如做筆記和寫提綱等等實際是兩者的結合。(一)列提綱(二)利用圖示:1、系統結構圖。2、流程圖。3、模式或模型圖。4、網絡關系圖。(三)利用表格:1、一覽表。2、雙向表。
第三節 元認知策略
3、什么是元認知?元認知策略的種類有哪些?
在學習的信息加工系統中,存在著一個對信息流動的執行控制過程。它監視和指導認知活動的進行,負責評估學習中的問題,確定用什么學習策略來解決問題,評價所選策略的效果,并且改變策略以提高學習效果。這種執行控制功能的基礎是元認知。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個體關于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控制。
元認知知識是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務之前的一種認識。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個人作為學習者的認識。第二、對任務的認識。第三、對有關學習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認識。
元認知控制是運用自我監視機制確保任務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時、如何做什么,它是對認知行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視、控制和調節。因此,元認知控制過程包括制定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的調整和修改。
元認知控制是運用自我監視機制確保任務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時、如何做什么,它是對認知行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視、控制和調節。因此,元認知控制過程包括制定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的調整和修改。
二、元認知策略的種類:(一)元認知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成功的學生是一個積極的而不是被動的學習者。(二)元認知監視策略:例如:為了應考而學習時,會向自己提出問題。(領會監控和跟蹤監控)(三)元認知調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