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面試中,優秀的結課方法很重要,不能過于突兀,也不能一直太過拖沓。學霸君為大家準備了9種萬能結課方法,希望能對考生的學習有所幫助,讓各位考生從頭優秀到尾!
一、懸念留疑法
葉圣陶說∶“結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個完了?!睉夷钍浇Y課,即結課時留下疑問,誘發學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懸念效應。
教學案例如下:
例如,一位老師對《少年閏土》結課設計如下:
“同學們,‘我’和少年閏土結下了深厚情誼,離別時難舍難分。那么,三十年后他們又見面了,會怎么樣?(學生循著課文思路,紛紛自圓其說)大家說了很多,可惜都沒說對。
(學生困惑)三十年后,真實的情況是,閏土一見‘我”便喊了一聲‘老爺’。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課后閱讀魯迅的小說《故鄉》就會明白了?!本W開一面,欲擒故縱,既強化了教學重點,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激勵法
教師的結課充滿激情,且以意味深長的話語寄厚望于學生,往往很能打動學生的心扉,留下難忘的印象。讓課文的內容與學生現實和未來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對理想的追求。
教學案例如下: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多么可貴的科學熱情,多么可貴的嚴謹作風。物候學與我們同學一樣,正處在年青時期,風華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為啊!”
這樣的結課,能不讓學生熱血沸騰,為之動容嗎?
三、自然結尾法
正所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師所講一堂課的最后一個問題的最后一句話落地,下課的鈴聲正好響起,這便是自然式結課。
這種結課方式要求教師精于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結構,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和時間,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結果。
四、設置情境法
設置情境法是以教學情境為憑借,在課末創設出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的一種教學方式。特點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靈??梢赃\用教學語言或教學媒體構成課堂教學的課末情境,使學生覺得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
教學案例如下:
《春風吹》課末,可播放燕子、青蛙的叫聲,下雨的響聲,讓學生在朗讀下列兒歌后下課∶
春風吹,春風吹,吹來了燕子,燕子叫嘰嘰;
春風吹,春風吹,吹醒了青蛙,青蛙叫呱呱;
春風吹,春風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瀝瀝。
儼然構成師生虛擬“春風與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齊鳴”的教學情境,課雖終而情趣卻盎然不已。
五、前后照應法
前后照應法指教學結束與起始相呼應,使整個教學過程前后照應的方法。回應的內容包括開頭設置的懸念、問題、困難、假設等,是懸念則釋消,是問題則解決,是困難則克服,是假設則證實或證偽。
回應法使教學表現出更強的邏輯性,讓學生豁然開朗,頓開茅塞,同時還使學生產生一種“思路遙遙、驚回起點”的喜悅感,有助于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教學案例如下:
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內容時,有的老師在課題引入時采用“提出問題’巧布懸念”,
先出示小黑板:弟弟解一元二次方程 x -15x-100=0,得出兩個根為 20和 5。姐姐走過來’剛看了一眼就說:“你做錯了。”姐姐是怎樣看出來的?
有的學生脫口而出∶“驗根?!?/p>
教師強調∶由題意可知,姐姐是在一瞬間作出判斷的,不可能是利用代入原方程驗根的方法。
當老師講完“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韋達定理后,重新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再次考慮課前提出的問題,學生恍然大悟,齊答∶“是利用了韋達定理”。
六、匯報法
匯報法就是在一堂課結束時讓學生匯報這堂課的學習收獲,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讓學生自己談收獲,學生興趣濃,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進一步掌握本堂課所學知識。
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教師這樣結束小學數學“千克的初步認識”一課的教學:
教師:請同學們以“今天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為題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學生 A:我認識了重量單位——千克。
學生 B:我學會了用臺秤稱物品的重量,以后上街買東西再也不會受別人騙了。
學生 C:我知道稱較輕的物品用克作單位比較合適,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比較合適。
教師:剛才同學們學得很好。那么,如果要表示這頭大象的重量,用克或千克作單位合適嗎?用什么作單位比較合適呢?(停頓)這個以后我們再學習。
七、知識延伸法
一堂有品位的好課,不只是學生學習的結束,而是把結束作為一種新的開始,即把結課作為引導學生聯系課堂內外的橋梁,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能力在課外得到延伸、擴張、充實,真正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
教學案例如下:
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你還知道人們從什么地方得到啟示,發明了什么?”……同學們一下子舉出了十多例子,興趣很濃,教師延伸提出一個問題“你從什么得到啟示,覺得可以發明什么?”
這樣就把學生從課堂上激起的學習興趣延續到課外,鼓勵學生去探索課本以外的奧妙。
八、激發感情法
教師在結課時的語言充滿激情、既言簡意賅又情深意長,往往能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其情思之弦震顫不已,心潮之瀾難以平靜,收到發人深省的教學效果。
教學案例如下:
教師問學生:“孔乙已有腳嗎?”學生回答∶“有啊!”師又問∶“他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是用腳走開的嗎?”學生答∶“用手。”教師就勢總結∶“課講完了,孔乙己也離我們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腳走開的嗎?不!是用手。
孔乙己這個備受凌辱、嘗盡人間酸甜苦辣的讀書人,這個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讀書人,由于被打致殘、頻遭冷遇,只好用一雙手走了,悲慘地、艱難地走了,走出了讀者的視線,也走出了生活的舞臺?!?/p>
九、求異創新法
即引導學生對教學過程中得出的結論、命題、定律等進行進一步的發散性思考,以拓寬知識的覆蓋面和適用面,并加深學生對已講知識理解的結課方法。這種結課法可使教學的主題、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具有培養發散的創造性思維的作用。
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老師在上《扁鵲見蔡桓公》時,結課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課文學完后,你們能不能換一下角度考慮一下,用今天的眼光去評價扁鵲和蔡恒公呢?”問題提后,眾多學生發言,有學生講到∶“桓公諱疾忌醫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鵲作為醫生,規勸病人的力度不夠,方法太委婉,沒有設法醫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諱?!?/p>
在學生積極的發言中結束此課。這樣的結課方式鼓勵學生勇敢地反駁,否定前人的結論,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陳出新,標新立異。雖然見解幼稚些,但學生求異思維,不盲從,不迷信的獨立個性得到培養。要注意的是在發散思維過后,還要引導學生進行集中思維,經過分析比較,求取最佳和最真的結果。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積極的思維方式。
以上為學霸君為大家提供的九種結課方法,大家一定要從中吸取經驗,學以致用哦!
相關推薦: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