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中位數》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某公示員工月收入如下表所示:
(1)計算這個公司員工月收入的平均數
(2)老板對前來應聘的員工說“我們的工資平均每月是6276,如果表現的好還有獎金,希望你加盟且好好工作。”同學們,你覺得老板的話有沒有騙應聘的員工?
(3)若用算得平均數反映公司全體員工月收入水平,你認為合適嗎?
(二)探索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講解平均數不能反映所有員工的月收入水平,不太合適,利用中位數可以更好地反映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將一組數據按照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則稱處于中間位置的數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思考:上述問題中公司員工月收入的平均數為什么會比中位數高得那么多
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老師同學生共同歸納總結原因,對例題進行講解。深化對中位數的理解.
(三)鞏固新知
在一次男子馬拉松長跑比賽中,抽得12名選手所用的時間(單位:min)如下: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樣本數據(12名選手的成績)的中位數是多少?
(2)一名選手的成績是142min,他的成績如何?
思考:除了中位數還有沒其它方法判斷這名選手在這次比賽中的表現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相互評價,老師作適當補充。
(四)小結作業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通過相互交流分享觀點:
中位數的定義是什么?
作業:課后作業題,并整理總結平均數與中位數在數據分析中如何取舍選擇代表數據的集中趨勢,并舉例佐證。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在刻畫數據的集中趨勢時各有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
平均數的計算要用到所有數據,它能夠充分利用數據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較為常用,但它受極端值影響較大。
當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多次重發出現時,眾數往往是人們關心的一個量,眾數不易受極端值影響。
中位數只需要很少的計算,它不易受極端值影響。
2.你知道在體操比賽評分時,為什么去掉一個較高分和一個最低分?
【參考答案】
當我們用平均數來表示一個數據的“集中趨勢”時,如果數據中出現一、兩個極端數據,那么平均數對于這組數據所起的代表作用就會削弱,為了消除這種現象,可將少數極端數據去掉,只計算余下的數據的平均數,并把所得的結果作為全部數據的平均數。所以,在評定體操比賽的成績時,常常采用在評分數據中分別去掉一個(或兩個)較高分和一個(或兩個)最低分,再計算其中平均數的辦法,以避免極端數據造成的不良影響。
申明:本文真題及解析來源于網絡,僅供考生學習參考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下載233網校APP,可下載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獲取教師資格證面試資料包!點擊注冊>> |
小編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流程 面試考生須知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