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初中美術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第四批
一、考題回顧
題目:《美化生活的裝飾布》
3.基本要求:
(1)寫出教學過程的主要步驟;
(2)配合教學內容板書(可根據需要,適當板繪);
(3)教學過程中設計提問;
(4)試講時間為10分鐘左右。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教師身著少數民族的服裝進入教室,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同學們,看老師今天的衣服和平時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服飾上充滿秩序感和獨特裝飾性的圖案,也可以叫做紋樣。如果大家留意觀察,會發現這種裝飾布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具有實用性與審美性。由此導入課題《美化生活的裝飾布》。
活動二:描述分析
1.概念
①教師展示不同紋樣的裝飾布圖片,引導學生賞析,并提問裝飾布中的紋樣都有哪些圖案組成?帶給大家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花卉、幾何圖形;感覺很整齊,很有規律。
②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這些紋樣為什么會讓人感覺整齊、規律呢?
學生思考得出“重復”這一結論,教師順勢引導:重復的手法有哪些?
學生觀察回答,教師總結紋樣的組織形式: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紋樣;二方連續指運用一個單位紋樣,進行上下或者左右的反復連續排列。四方連續指運用一個單位紋樣,進行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連續排列,即單位紋樣能夠四面無限連續延伸。
2.構圖
組織學生前后4人為一小組,繼續觀察服飾細節,思考并討論:這些紋樣在構圖方面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觀察并回答,教師小結:紋樣的構圖有對稱和均衡兩種。
3.色彩
教師展示裝飾布實物,引導學生賞析,并提出問題:裝飾布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點?色彩搭配與什么有關呢?
學生觀察并思考,教師小結:運用對比色進行搭配,能給人較為明快、鮮艷的感覺;用鄰近色或同類色進行搭配,則給人一種和諧、穩定的感覺;在不同的紋樣組織形式中加入色彩的變化與搭配,可以設計出許多漂亮的裝飾布來。
活動三:示范講解
教師以二方連續為例,向學生簡單示范紋樣的創作過程,并分步驟講解:
1.進行構思,擬畫草圖;
2.將紋樣選擇一個方向進行重復;
3.根據紋樣的用途選擇合理的色彩進行著色;
4.調整細節,完善作品。
活動四:實踐展評
1.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自由展開想象,設計一個簡單的二方連續紋樣。
學生設計過程中,教師巡視輔導,提示學生色彩的搭配要點。
2.實踐結束后,開展以“民族風情”為主題的展覽會,請學生自愿進行展示。其他學生從作品的組織形式、色彩及構圖等方面進行欣賞點評,教師總結評價。
活動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知識,并進行情感升華:紋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以獨有的方式點綴、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希望同學們能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多多留心觀察,感受它的藝術魅力。
2.收集生活中植物、動物、人物、風景素材的紋樣,下節課與同學們一起分享交流。
………………………………………………………………
一、考題回顧
題目:《環境雕塑設計》
3基本要求:
(1)10分鐘之內講完;
(2)教學過程中至少要設置3個有效提問;
(3)注意教學過程中要有互動;
(4)通過演示和板書,知識點講解清晰和完整。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教師多媒體展示漢代的《擊鼓說唱俑》和秦代《秦始皇陵兵馬俑》作品圖片,引導學生談談對作品的感受。并提出問題:古代的雕塑有什么特點?
學生觀察并思考,教師總結:秦代雕塑寫實逼真,漢代雕塑寫實生動。進而提出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代雕塑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它與傳統雕塑有何不同呢?從而揭示課題《環境雕塑設計》。
活動二:描述分析
1.概念
①結合日常生活經驗,提問問題:生活中見到過哪些雕塑作品?談一談對雕塑的理解?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所謂雕塑,就是運用一定的物質基礎,通過雕、刻、塑等手法,創造出各種立體藝術形象的藝術門類。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與塑造兩大類,故被稱為雕塑。
②展示《黃河母親》《圣德列薩祭壇》《和平少女》等作品,引導學生找出屬于環境雕塑的作品。
學生練習,教師總結:在公共空間美化和裝飾環境的雕塑作品稱之為環境雕塑。
2.作用、特點
①欣賞《黃河母親》,這件作品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學生思考回答:一位母親側臥懷抱著孩子,眼神安逸慈祥。
②看到作品時有何感受?作品傳達怎樣的思想?
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總結:整體造型由“母親”和“男嬰”構成,是一位神態嫻雅的母親側臥黃河岸邊,看護著懷抱中幼兒的情景。分別象征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該作品是同類型作品中較早體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氣度大方、不斷創造文明的時代精神的作品;暖色的花崗巖與黃河的顏色相呼應,形體塊面處理單純化。
③對比《黃河母親》與《國王與王后》,探討作品與所處環境的關系?
學生以四人為一組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黃河母親》位于黃河的上游蘭州,暗示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哺育著中華兒女?!秶跖c王后》位于自然環境中,襯托增加了這尊雕塑意味無窮的歷史感與神秘感,這仿佛是向人類原始文明的呼喚。總之,環境與雕塑的寓意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活動三:示范講解
1.教師以“孔雀”為例,具體示范雕塑的制作過程。
①構思主題②描繪定稿③選擇相應材料④調整細節,制作成品。
2.組織學生四人為一小組,創作時間為20分鐘,確定主題,進行創作。
3.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同時提示創作要點:主題突出,形式新穎,符合環境意義。
活動四:實踐展評
在學生創作完成后,以“環境雕塑設計展”為主題,進行班級展覽,同時進行自評、互評及教師點評,可從造型、寓意、作品與環境等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環境雕塑的特點,并引導學生關注藝術與環境的美。
2.尋找身邊的環境雕塑,并查找資料了解雕塑背后的意義。
……………………………………………………………………………
一、考題回顧
題目:《寫意花卉》
內容
注:圖片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第29頁
3.基本要求:
(1)體現教學重點;
(2)教學過程中要有適當地互動環節;
(3)十分鐘之內講完。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教師朗誦古詩《愛蓮說》并配上古詩詞,學生欣賞詩歌,理解荷花的美好寓意。
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詩歌之外,中國人還運用什么方式來表現對于荷花的贊揚?
引出中國傳統繪畫這一概念,引出課題《寫意花卉》。
活動二:描述分析
1.中國畫基本知識
教師展示一系列水墨畫作品,提出問題:這些畫作描繪了什么內容?可以分為幾個類別?
學生回答,教師講授中國畫的基本分類。
簡單介紹中國花鳥畫中的寫意花卉的特點:寫意俗稱“粗筆”,與“工筆”對稱,屬于簡略一類的畫法。要求通過簡練概括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意態神韻。而在題材上多選取梅、蘭、竹、菊、荷花等,借物抒情展現畫家自身情懷。
2.寫意荷花的造型、墨色、構圖特點
教師播放課件,依次展示李苦禪的《荷》和張大千的《荷花》。
學生仔細觀察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畫作在造型、筆墨方面有什么特點?其構圖又有哪些講究?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造型:簡練、概括,雖寥寥數筆卻展現了荷花的風骨。
筆墨:墨色有濃淡之分、同時輔以色彩。
構圖:留下適當的空白之處,疏密有致。
活動三:示范講解
教師示范寫意荷花的基本步驟,學生觀察:
第一步,大筆調中墨,在一側筆豪上半部稍蘸重墨,側鋒畫荷葉,注意濃淡變化,葉心留空白。用筆大膽肯定,荷葉邊緣自然活潑。細筆勾畫葉筋;
第二步,用曙紅畫出荷花,注意適當留出瓣與瓣之間的空白,使花的結構清楚;
第三步,用曙紅畫花蕾,干后用胭脂色細筆勾花瓣脈紋、中鋒濃墨畫花莖。蓮蓬表面染石綠;
第四步,淡墨加小葉,趁濕用中墨勾葉筋。濃墨細筆勾出花冠和蓮蓬的絲蕊,在花莖上點苔,注意聚散,切忌平均;
第五步,用藤黃加少許花青調成草綠色,畫幾棵水草,根據畫面需要點些水苔,使畫面完整活潑,題款用印完成。
活動四:實踐展評
1.教師展示真實的荷花圖片,學生按照教師示范的畫法完成一幅寫意荷花的繪制。
(教師巡視,提示學生用筆用墨方面的注意事項)
2.實踐結束后,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進行鼓勵性評價。
①學生自評:說一下這幅畫有沒有國畫的感覺?你最滿意的地方是哪兒?
②學生互評:說一下你對這幅畫的感受?(形象、墨色變化、前后虛實……優點、缺點)
③教師總結評價,以鼓勵為主,同時就學生畫作的不足之處(構圖、筆墨等)提出改正意見。
活動五:小結作業
1.小結:鼓勵學生進行本節課重要內容的回顧總結,教師提醒學生收拾課堂衛生。
2.作業:課下可搜集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寫意花卉的代表作品,嘗試臨摹,下節課與同學分享。
下載233網校APP,可方便及時獲取初中美術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