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題目: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片段教學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朗讀第二段,體會人物情感;范進中舉瘋了之后說了一句話:“噫!好了!我中了!”有學生說“好”字更重要,有學生說“中”字更重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
(3)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233網校解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同時分析范進中舉后的喜極而瘋的人物形象,體會范進中舉后的心情變化。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課文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人物描寫手法,提升課文閱讀能力,加強自主合作探究,提高感悟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封建社會的人生百態,感受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荼毒。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第二段,分析人物對話,體會范進喜極而瘋的過程,學習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描寫手法。
教學難點:了解封建社會的人生百態,感受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茶毒。
教學過程:
一、作品導入,激發興趣
上課之初,教師發言:《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 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那個時代的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干,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嚴監生等。那么今天,我們就走進范進的故事,看看在他身上發生了哪些事?
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文段,整體感知
1.識讀第二段生字詞
讀準字音,體會語氣、語調的運用,注意文下注釋中的一些舊小說中的詞語的解釋。
2.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段,注意表現出人物性格。
三、研讀文段,深入分析
1.提問:文段中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經濟狀況?
要求:學生舉手回答。
明確:“這十幾年, 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這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
2.提問:在這種情況下,范進的社會地位如何?
要求:教師邀請同學回答問題。
明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尖嘴 猴腮,也該撒泡尿照照自己”,胡屠戶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
3.提問:那么,面對這樣的侮辱,范進又是什么表現呢?
要求:同桌交流,舉手回答。
明確: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
4.提問::在這種情況下,他仍偷偷赴試,這說明了什么?
要求: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PPT展示范進中舉后發瘋的畫面)
5.提問:說說范進發瘋的過程分為哪四個層次?
要求:學生朗讀第五段,舉手回答。
明確:時間線:昏厥——瘋跑——跌倒——發瘋。
6.提問:文段中反復出現的場景是什么?
要求:點名回答。
明確:拍手、大笑、“我中了” 這句話。
7.提問,這一情節的設置,目的是什么?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
要求: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作者運用了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的手法,充分表現了范進的利欲熏心,從而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8.提問:“噫!好了!我中了!”和“噫!好!我中了!”,哪種表述比較好?
要求: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兩個句子在文段中的位置不同,要讀出不同的語氣,反映了范進的情緒變化。 “噫!好了!我中了!”要讀出平常說話的語調,略帶高興。“噫!好!我中了!”要讀出傷感、悲嘆的語調。
9.提問:“噫!好了!我中了!”,這句話中,“好” 字重要,還是“中”字重要?
要求: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都不可缺少,“好”是“中”的結果,“中”是“好”的原因。
10.提問:范進已經看見及第的報貼了,他可能想到了什么?
要求: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明確:想到了岳父對他的辱罵,想到了他已經餓得兩眼昏花的母親。
11.提問:你認為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
要求: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令人心酸、精神麻木、十分可憐、性格扭曲的人。
四、鞏固小結,思想提升
提問:學習本課,你有哪些心得體會?
要求:學生舉手回答。
明確:同學們的總結非常得精彩,我們學習課文就是一個由未知到已知,以點窺豹的過程。本文作者給范進取名也費了些考量。
看大屏幕:“范”一詞在古代是“模子”的意思,“進” 則通進士。此時此刻,我們又由一個范進看到了千千萬萬個像范進一樣被侮辱、被扭曲、自私而又令人心酸的讀書人們。科舉制度雖然有其不好的一面,但我們沒有理由嘲笑它;因為它也是我們研究中華文化的一大坐標。
五、分層作業,學以致用
1.仿照本節課所學的分析范進人物形象的方法,自己分析課文中胡屠戶、張鄉紳等人物形象。
2:課外繼續閱讀《儒林外史》。
板書設計:略
任性刷題:【教資題庫免費在線刷題】【答題闖關贏獎品】
教資報考門檻將提升,珍惜報考機會,抓住新法改革前報考機會拿下證書。課程試聽>>
進入教資微信群 和同考小伙伴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