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網校特整理了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考點——現代教育制度的產生與發展,送給正在備考的你!剖析考點,看出題方向>>
模塊一 教育基礎
——現代教育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一、歐美現代學制的確立
現代學制最早出現在歐洲。
到19世紀末,現代學制逐步形成。
(一)西歐雙軌制
以英國的雙軌制典型為代表,法國、前西德等歐洲國家的學制都屬這種學制。
雙軌制一軌自上而下,其結構是大學(后來也包括其他高等學校)——中學(包括中學預備班);另一軌從下而上,其結構是小學(后來是小學和初中)——其后的職業學校(先是與小學相連的初等職業教育,后發展為和初中相連的中等職業教育)。
雙軌制有兩個平行的系列。這兩軌既不相通,也不相接。
(二)美國單軌制
美國的現代學制最初也是雙軌制,但美國歷史與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發展不同,因此,學術性的一軌沒有充分發展,群眾性的新學校迅速發展起來,從而開創了從小學直至大學、形式上任何兒童都可以入學的單軌制。
(三)分支型學制
分支型學制也稱中間型學制或是“Y”型學制,這種學制既有上下級學校間的相互銜接,又有職業技術學校橫向的相互聯系,形成了立體式的學制。
二、中國學制發展
(一)舊中國的學制(重要)
1862年,京師同文館是我國政府自行創立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標志著近代學校的誕生。培養外語人才,教授外語,1902年并入京師大學堂。
1898年戊戌變法,光緒帝準設京師大學堂,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
“廢科舉,興學校”是中國近代化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
1905年清政府設立學部,來專門管理教育,是中國教育體制化的開始。
1.1902年壬寅學制
《欽定學堂章程》,承襲日本學制
首次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
2.1903,1904年癸卯學制
《奏定學堂章程》承襲日本學制
中國第一個實行的現代學制,
明顯反映“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
3.1912年壬子癸丑學制
南京臨時政府改學部為教育部,改學堂為學校,改監督、堂長為校長,反映資產階級的要求,承襲日本學制,廢除性別和職業限制,體現了教育機會均等。
4.1922年壬戌學制
又稱六三三制、新學制,由學術界人士和民間人士制定,北洋政府,北伐戰爭被國民政府取代。
具有很強的彈性、前瞻性和先進性,是我國歷來學制中最為科學的學制之一,以美國學制為藍本,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二)新中國的學制改革(次要)
1.1951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學制
1951年10月1日,政務院頒布了《關于學制改革的決定》,確定了新中國的第一個學制,標志了我國學制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2.1958年的學制改革
該指示提出了學制改革的“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三個結合”、“六個并舉”的具體辦學原則。
1、三結合:即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全面規劃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2、六個并舉:在具體的辦學形式上,各地要采取國家辦學與廠礦、企業、農業合作社辦學并舉,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并舉,成人教育與兒童教育并舉,全日制學校與半工半讀、業余學校并舉,學校教育與自學(包括函授學校、廣播學校)并舉,免費教育與不免費教育并舉。
“三個結合”和“六個并舉”,就是“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
3.1985年頒布《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五四制,六三制)。
(三)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
1.從層次上看,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包括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個層次。
2.從類別結構上看,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可劃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5個大類。
3.從學制類型上看,我國現行學制是從單軌學制發展而來的分支型學制。
(四)我國當前的學制改革
2010年5月教育部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今后十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要貫徹“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二十字方針,即: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育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
到2020年,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兩基本、一進入”,即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三、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一)加強學前教育及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二)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
(四)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五)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自從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被稱為終身教育之父)的《終生教育引論》(1970年)問世以來,終身教育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四、義務教育的概念
1.概述
義務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規定的,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基礎教育。
2.義務教育的特征
義務教育具有的三個基本特征:強制性(義務性)、普及性(統一性)面向所有適齡兒童、免費性(免學雜費)。
3.發源
義務教育發端于德國(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為了人們信仰新教,強迫人們送子女入學)。
1619年,德意志魏瑪邦公布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子女入學,否則政府得強迫其履行義務。此為義務教育的開端。
4.我國的義務教育制度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規定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有計劃、有步驟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第一次提出了義務教育的主張)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標志著中國已確立了義務教育制度。
2006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義務教育法》。
九年制義務教育,分為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初級中等教育包括普通初中教育和初級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習題|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在線模考
通關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時間短,233網校講師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90%核心考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