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這門科目專業性強,理論知識繁雜,怎樣破解復習難題?筆者整理的復習筆記助你一臂之力~【知識點精講傳送門>>】
新知測試:
復習筆記:
(一)教育的概念:廣義上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可以稱作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狹義指學校教育。
(二)教育要素:教育者(起主導作用)、受教育者(學習活動的主體)、教育影響(教育的內容和手段)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屬性(選擇)
1.本質屬性:①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②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③教育是以培養人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2.社會屬性:①教育具有永恒性②教育具有歷史性③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④教育具有民族性⑤教育具有生產性⑥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四)教育功能(選擇)
教育的功能 | 分類標準 | 分類 | 舉例 |
作用的對象 | 個體功能(本體功能) | 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 |
社會功能(派生功能) | 社會道德風氣逐漸好轉 | ||
作用的方向 | 正向功能 | 教師教育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 |
負向功能 | 高科技犯罪、束縛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 ||
作用呈現的形式 | 顯性功能 | 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加,分數提高 | |
隱形功能 | 社會活動中學生侃侃而談 |
(五)教育的起源(選擇)
1.神話起源說(最古老的觀點):所有宗教持有的觀點。
2.生物起源說: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學說,代表人物:利托爾諾、沛西·能。
3.心理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祿。
4、勞動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勞動,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代表人物:前蘇聯的米丁斯基、凱洛夫。
(六)教育的歷史發展(選擇、簡答)
1.原始社會的教育特點
無階級性;教育內容以生活經驗為主,內容貧乏;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手段單一;教育與原始宗教儀式有著緊密聯系。
2.古代社會的教育
(1)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征:非生產性、階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時期 | 地區 | 教育特點、形式 |
奴隸社會 | 中國 | 專門的施教機構產生,如我國夏、商、西周“庠”“序”“校”。 |
古希臘 | 雅典(培養和諧發展的人)和斯巴達(軍事教育)。 | |
古印度 | 宗教權威至高無上,教育控制在所羅門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 | |
古埃及 | 設置文士學校,以僧為師、以吏為師。 | |
封建社會 | 中國 | 春秋戰國:私學盛行,課程內容是以儒家、墨家為主的顯學。 |
西歐 | 教會七藝,培養僧侶;騎士七技,培養騎士。 |
3.20世紀以后教育的特點(選擇、簡答)
(1)教育的終身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4)教育的全民化
(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關鍵詞記憶法:全民多現身
(七)教育學的發展(選擇)
時期 | 歷史時期 | 內容 |
(一)萌芽階段 | 古代中國 | 孔子:啟發教學思想,《論語》。 |
古代西方 | 1、古希臘三哲: | |
(17~18世紀) | 人物著作 | 觀點 |
培根《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 | 首次指出應該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從學科分類中提出來。 | |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 1、教學原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的原則。 | |
康德《康德論教育》 | 第一次在大學教授教育學。 | |
裴斯泰洛齊 | 1、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 |
盧梭 《愛彌兒》 | 強調教育的自然性。 | |
洛克 《教育漫話》 | 提出“白板說”;倡導“紳士教育”。 | |
斯賓塞《教學論》 | 教育是為完美生活做準備;實質教育論。 | |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1806)——標志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獨立的學科正式誕生。 | 1、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將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 |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 1、三中心論:“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 | |
(三)馬克思主義教育學 | 馬卡連柯《教育詩》、《論共產主義教育》 | 在流浪兒童和違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體主義教育。 |
克魯普斯卡婭《國民教育與民主主義》 | 最早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探討教育問題的教育家。 | |
凱洛夫《教育學》 | 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 | |
楊賢江《新教育大綱》 | 是中國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教育學著作。 | |
(四)當代教育學的發展 | 贊科夫《教學與發展》 | 提出了發展性教學理論的五條教學原則,即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 |
布魯納《教育過程》 | 提出“結構教學論”;倡導“發現法”。 | |
瓦·根舍因 | 創立了“范例教學”理論。 | |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 闡述了他的“和諧教育思想”,他認為學前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 |
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學》 | 首創教育目標分類學,提出“三維目標”,他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操作領域。 |
教育與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這兩部分知識點以概念為主,在復習時需要理解概念的含義,但很多非專業的考生對知識把握不到位,甚至出現偏差。233網校課程中包含知識點精析講解、考試技巧等學習秘籍,點擊進入課程>>,聽經驗豐富的老師講解理論,復雜知識簡單學!
熱點推薦:新人注冊送精華資料>>
復習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難,233網校課程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核心考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