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書的結構
本書從總論、學習心理、品德心理、課堂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等五個方面論述與學校教育實踐緊密相聯的心理學問題。下面就將本書的構思簡述如下:
(一)總論
總論分兩大部分,一部分論述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教育與心理學的關系以及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發展的簡史。
另一部分主要論述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如學習的理論。介紹了兩種學習的類型和兩種基本的學習觀。著重介紹了西方的聯結派的學習理論和認知派的學習理論,同時也介紹了蘇聯的三種學習理論和我國的學習理論。
(二)學習心理
學習心理主要從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變式與遷移、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等五個方面加以論述。
學習心理一直是教育心理學最關心的問題,有關學習心理的研究一直是眾所矚目的課題和爭論的對象。本書從學校教育實踐出發,對教育心理學和學習心理理論中的新問題、新傾向作了嘗試性的論述。
(三)品德心理
品德心理理論論述了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的發展過程,對影響學生道德發展的各種因素作了較詳細的分析。同時也分析了品德優良學生、行為以及品德不良學生的心理特點,對產生各種不同品德的原因作了論述,最后介紹了國內外品德心理研究的簡況。
品德教育是中小學德育的中心內容。它要求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公德、行為文明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并引導學生逐步樹立共產主義的道德信念,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使他們成為優秀的跨世紀的人才。品德心理研究者已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可為中小學教師進行品德教育提供心理學依據。
(四)課堂教學心理
課堂教學心理理論論述課堂教學的模式、原則、功能,影響課堂教育的因素,教學設計與模式,教學環境,教學的考核與評估,教師心理諸問題。
學校工作以課堂教學為主,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社會行為準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有教的法則,自然有其特定的心理學問題;學生的學有學的規律,當然也有自身的心理學問題。數十年來,我國心理學工作者為教學心理研究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心理學資料,為學校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心理學依據。
(五)差異心理
差異心理理論主要論述智力差異、能力差異和人格差異。
人的差異不僅表現在興趣愛好不同,才智、能力的高低不同,而且表現在氣質、性格,以至整個人格面貌不同上。教育心理學一直把人的心理的個別差異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來論述和研究。在學校工作中,不論是教育工作還是教學工作,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從心理科學研究和教育心理學學科發展史看,對學生的差異研究是教育心理學不可缺少的內容。從現實需要看,認識超常兒童的心理與弱智兒童的心理與教育對策,都迫切需要教育心理學為之提供指導。從而,也必然拓展和深化教育心理學本身的建設。智力差異、能力差異和人格差異的理論,是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成果最為豐富的幾個方面,它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靠的心理學依據。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