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遷移的類型
(一)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
從遷移的影響結果來分類,可以分成正遷移和負遷移。先前的學習促進以后的學習叫正遷移(或助長性遷移),妨礙以后的學習叫負遷移(或遷移的干擾、抑制性遷移)。
已有的知識、技能在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得到利用,從而產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這就是先前的學習對以后的學習所產生的正遷移現象。這種遷移的現象,既表現在不同學科之間,如學習語文有利于學習歷史或外語;也表現在同一學科的不同方面之間,如學生打好了數學知識技能的基礎,就有利于掌握代數、幾何。各種技能之間也是有遷移現象的。
正遷移的事例是很多的,比如,棒球選手打高爾夫球,也會打出專業級水平;懂得英語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語,在歐洲,有許多人同時懂得法語、英語、德語、西班牙語等。這是由于他的母語與新學習的語言,在文法結構上類似,一個語根派生出不同的語詞的因素,具有發生遷移的作用,可是中文在文法、詞匯和語法上不同于其他外國語,所以,中文水平很高的人也未必能很快掌握印歐語系的語言。
負遷移表現在學生新舊概念互相混淆,因而產生干擾現象。比如,不正確的書寫方式形成習慣以后就難以糾正,這是舊技能對形成正確書寫技能的干擾。過分迷戀于課外某方面興趣的學生,往往難以形成課業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習態度間的干擾現象。負遷移一般是暫時性的,經過訓練、練習是能夠克服的。
零遷移是一種習得的經驗,對另一學習不起作用,即兩種學習之間無任何影響,遷移效果是零。
(二)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從遷移的影響方向來分類,遷移可以分成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發生的影響;逆向遷移是指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發生的影響。無論是順向遷移還是逆向遷移,都有正、負之分;同樣,無論是正遷移還是負遷移,也都有順向和逆向之分。
(三)橫向遷移和縱向遷移
先行學習向在難度上和復雜程度上大體屬于同一水平,并且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續學習發生遷移效果的現象叫做橫向遷移,也叫做水平遷移。先行學習與后續學習是不同水平的學習,是某種下位能力的先行學習,進而對更高一級的后續學習發生遷移,叫做縱向遷移,也叫垂直遷移。
比如,學生回家看報刊雜志時,在文章中發現有在學校學習的新的單詞,這是橫向遷移;學生學了三角方程中關于正余弦的齊次方程,A/B=cos的公式,并能有效地利用這一公式計算“由斜面下滑的物體的加速度”等。這些都是橫向遷移,它具有正遷移的效果,能起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的作用。
縱向遷移在學習中也是常見的,如作為先行學習的加、減、乘法能力的學習,對以后更高級的除法能力學習具有促進作用。也就是說為了學習除法,必須充分掌握作為前提條件的加、減、乘法的運算。必須具備熟練的下位能力作為縱向遷移的條件,才能進行遷移。由此可見,只有具備廣博的基礎知識,才能容易發生縱向遷移。
縱向遷移還表現在具體材料對概括性材料的影響(如將牛、羊、馬、豬等概括為家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影響上。
四、遷移的作用
(一)遷移上的作用首先是使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形成一種穩定的整合的心理結構,從而更好地調節人的行為,并能動地作用于客觀世界。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僅是把知識、經驗儲存在大腦之中,而是要將所學的知識經驗應用于實際的各種不同情境中,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如何有效地來解決問題呢?這就必須通過遷移來實現。
(二)遷移是向能力轉化的關鍵。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賴于知識、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依賴于所掌握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概括化、系統化。在知識技能的掌握過程中,必然存在先前經驗對新學習的影響,即存在著遷移。而知識技能的類化過程只有在學習的遷移中才能實現,通過遷移,知識、技能向能力轉化就提供了科學的心理依據。
遷移的生理機制問題,可以把遷移解釋為是大腦中已有的暫時聯系痕跡的復活,并在新刺激物作用下去參與新聯系的建立或舊聯系的改組,從而使已有的聯系得到擴充和新的發展。
相關鏈接:
201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講義:教育心理學發展簡況
201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講義:學習的注意狀態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