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問題解決與創造性
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基本特點有:1、目的性 2、認知性(核心特點) 3、序列性
問題解決的過程分為:發現問題(首要環節)、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簡答)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一、問題的特征 二、已有的知識經驗 三、定勢與功能固著 四、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征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論述)(如何)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1.幫助學生牢固的記憶知識、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3.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 (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四)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1.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3.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 創造性(發散性思維)的基本特征: 1、流暢性2、變通性3、獨創性。
(論述)影響創造性的因素:(一)環境 。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環境是影響個體創造性的重要因素。(二)智力 。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3、低創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可以說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三)個性 。(簡)高創造性者一般具有的個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又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3、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4、喜歡幻想;5、具有強烈的好奇心;6、具有獨立性。
(論述)創造性的培養? (一)(簡)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2.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1.保護好奇心、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1.發散思維訓練、2.推測與假設訓練、3.自我設計訓練、4.頭腦風暴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