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 【解析】分散記憶可以降低疲勞感,減少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影響,所以效果好。
2.× 【解析】自動化并非無意識,而是指動作的執行過程不需要意識的高度控制。
3.× 【解析】列提綱的目的是為理清知識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是一種組織策略。
4.× 【解析】問題解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因此題干錯。
5.× 【解析】不能把它當作教學決策與評判兒童的重要依據,而應把測驗看成是一種檢測學生某個特點的工具,它只有與其他信息來源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心理測驗的功能。
6.× 【解析】態度與能力雖然都是內部傾向,但能力決定個體能否順利完成某些任務,態度則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
7.× 【解析】利用“言語符號”進行閱讀學習,對于成熟的學習者才是有效的。
8.√ 【解析】題干是對調查法的解釋。
9.× 【解析】自我同一性的培養是少年期的任務,小學階段的任務是培養勤奮感。
10.× 【解析】頓悟的前提是對整個問題情境而非某一方面的突然領悟。
11.× 【解析】教學媒體并不僅僅是師生間傳遞信息的工具,它不僅影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容量大小,而且對教學的方方面面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它也日益成為教育心理學所關注的一項內容。
12.x 【解析】抽象概念是在具體運算階段才出現的。
13.× 【解析】學習引起的行為變化是持久的,而由疲勞等其他生理變化所引起的行為變化是暫時的。
14.√ 【解析】內驅力是一種報考的推動人從事某種活動的需要。
15.× 【解析】“舉一反三”是說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不發生實體性的改變,只是得到某種充實。因此它是一種典型的正遷移。
16.× 【解析】掌握概念時,一般是先達到符號學習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學習水平。
17.× 【解析】對一個新信息,我們能學會多少,取決于我們對這方面的事物已經知道多少,知道的越多,學會的也越多,反之則越少。
18.√ 【解析】在這樣的前提下問題解決的可能性就大。
19.x 【解析】心理健康不是無失敗、無沖突、無痛苦,而是能在這些情況下做有效的自我調整,且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20.× 【解析】研究表明,不同的座位安排會產生不同的師生互動結果,因此會影響教學和學習。
四、情景題
(一)
1.A 【解析】題干符合語文智力的內涵。
2.A 【解析】我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3.BC 【解析】我國新課程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多元智力理論。
4.ABCD 【解析】略。
(二)
1.C 【解析】學生的基本權利是受教育權。
2.AB 【解析】《殘疾人保障法》規定,依據殘疾人類別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兩種方式。
3.ABCD 【解析】特殊教育的對象不僅包括智殘、盲聾啞兒童、學習困難兒童,還包括智力超常兒童。
4.B 【解析】我國法律規定,若兒童有身體殘疾,但智力正常,能夠適應學校學習生活,普通學校不能拒絕其入學請求。我國法律還律還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免受學費。
歷年真題:江西省教師資格考試《小學心理教育學》機考真題(3套)
免費??迹?/STRONG>2013年江西教師資格證考試最新??荚嚲砻赓M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