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理念版塊的最后一個重點內容就是教師觀,想要成為一名老師,就要全方位了解教師這一職業。而教師觀就是關于教師職業的基本認知,各位準教師現在學好教師觀,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清楚自己的定位,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讓我們一起學習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從知識點到真題,233小編已經幫你整理好了~【精講課程傳送門>>】
歷年考情:
歷年真題題型、題量分布
2019年上 | 2018年下 | 2018年上 | |
單項選擇題 | 2題 | 2題 | 1題 |
材料分析題 | — | 1題 | 1題 |
選擇題必考,常以材料分析題形式出題,需要深入理解理論內涵,充分解讀材料。
知識點解讀: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
1、教師角色的轉變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①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②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教師是社區型開放的教師。
考點提示:理解每一種教師角色的不同之處,因關聯的對象不同,所以教師角色不同。出題形式一般為題干給出具體事例,判斷屬于哪種角色。
2、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教師應尊重、贊賞學生。
(2)在對待教學上,教師應幫助、引導學生。
(3)在對待自我上,教師應注重自我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教師應加強合作。
考點提示:理解教師處理不同關系時采取的行為,與之后的教師職業行為相對應。可能出現的正面案例如教師寫班主任日志記錄工作情況、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等。
鏈接真題:
(2018下半年真題)30、材料:
劉老師師范學院畢業后,在一所鄉村小學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三十年來,她一直堅守在鄉村學校教學的第一線。
為了尋找孩子們觀察的野花,劉老師在河岸、田埂精心識別、挑選;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體味課文所蘊含的情感,在家人熟睡的時候,她一個人在廚房里反復朗讀課文;大雪過后,她又會興致勃勃地帶孩子們去找臘梅,去看望蒼翠的“松樹公公”,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自然。
劉老師堅持每天早起,坐在校園旁的荷花池畔背唐詩、宋詞,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爾等中外名家的詩篇,用優美的詩篇來陶治自己的情操,她摘抄的古今中外的詩篇,有厚厚的幾本,她還如饑似渴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閱讀許多中外教育名著,撰寫教學日志,并不斷改進自身教學實踐。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劉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解析:分析材料,與教師觀一一對應。
1、劉老師在田間挑選野花;帶孩子們找臘梅、看松樹→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開發校外資源進行課程創新。
2、為了孩子們更好地……,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自然→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3、劉老師堅持每天早起,坐在校園旁的荷花池畔背詩;撰寫教學日志,改進自身→教師應注重自我反思,堅持終身學習。
4、還如饑似渴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并不斷改進自身教學實踐→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參考答案:
材料中劉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值得其他老師學習借鑒。
首先,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要開發教育資源,進行課程創新。劉老師在田間挑選野花,帶孩子們找臘梅、看松樹,都是對校外資源的開發,充分利用資源創新授課形式。
其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劉老師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體味課文情感、感受自然,所做的一系列行為,都是在促進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然后,教師要注重自我反思,堅持終身學習。劉老師堅持早起,每天背詩,撰寫教學日志。通過這些行為,劉老師反思總結自己的不足,記錄自己的成長,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最后,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劉老師學習教育類專業書籍,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實踐中的各種問題,不斷改進自身教學實踐,切實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劉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新型教育觀的要求,值得其他教育者研究學習。
復習這一考點要從角色和行為兩個角度理解,且每個角度包含不同內容,可以列思維導圖(如下)理清思路,在復習時對著它默念。在解答材料題時注意語言的擴寫,多用專業術語,全面展現教師觀的內涵。具體如何擴寫、材料題怎么突破呢?點擊了解233網校精講班課程,內含豐富全面的知識體系、考試重難點、考試技巧等復習秘籍,精品課程助力通關!
編輯推薦:2019年小學《綜合素質》知識點二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熱點推薦:新人注冊送精華資料>>
復習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難,233網校課程直擊重難點,攻克90%知識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