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可掃描以下二維碼,下載233網校APP,進入教師資格考試題庫頁面,進行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題、章節題、真題等練習!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8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教師告訴學生,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過作品表現豁達的心境,建議學生搜集這類作品閱讀。下列不適合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記》
B.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C.歐陽修《醉翁亭記》
D.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2.在古代詩歌復習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含有“菊花”意象的詩句,下列適合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B.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C.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D.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3.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后,準備向學生推薦一部科幻小說,下面作品適合的是()。
A.劉慈欣《三體》
B.葉圣陶《稻草人》
C.大仲馬《三個火槍手》
D.丹尼爾·笛福《魯濱孫漂流記》
4.教學《茶館》,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劇本中人物語言的潛臺詞,下列例子合適的是()。
A.只有這么辦,國家才能富強!好啦,我該走啦!
B.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鄉下的地,城里的買賣也都賣了!
C.老大爺。您外邊蹓蹓吧!后院里,人家正在說和事呢,沒人買您的東西!
D.您甭嚇唬著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應我,心疼我,決不會叫我挑著大茶壺,到街上賣熱茶去!
5.教師指導學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數量詞的“對比”的表達效果,請學生再補充一例加深體會,下列合適的是()。
A.一曲新詞酒一杯
B.一片孤城萬仞山
C.兩個黃鸝鳴翠柳
D.夜來城外一尺雪
6.教師安排學生分組梳理表達交流中的尊稱與謙稱,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A.敬辭類:家父、高鄰謙辭類:拙作、賢弟
B.敬辭類:愚見、久仰謙辭類:垂問、見教
C.敬辭類:惠存、斧正謙辭類:高見、寒舍
D.敬辭類:奉送、令尊謙辭類:敝人、舍弟
7.學習魯彥的《聽潮》,教師講解“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中畫線句的修辭手法,并補充其他例子引導學生理解,下列適合的是()。
A.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宗璞《紫藤蘿瀑布》)
B.這里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萬頃蘆葦,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時,空氣里滿是清香(曹文軒《孤獨之旅》)
C.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朱自清《春》)
D.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發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魯迅《社戲》)
8.某教師自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語文課程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一觀點感受頗深,下列感受不恰當的是()。
A.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
B.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C.要注重學生對語文材料解讀的模式化
D.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9.某教師要求學生將作業收集、整理到成長記錄袋中,下列對該評價方式的理解,正確的是()。
A.成長記錄袋更加強調呈現學生的學習結果
B.成長記錄袋更加側重于對學生的定量評價
C.使用成長記錄袋可方便教師對學生的監控
D.使用成長記錄袋可以改善評價單一的問題
10.某教材《木蘭詩》一課中配有四幅插圖,下列對編者意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幫助學生借助插圖梳理敘事順序
B.幫助學生借助插圖再現重點場景
C.詩與畫對照,有助于體會樂府詩的特點
D.詩與畫相映成趣.有助于激發閱讀興趣
11.閱讀《祖父的園子》教學實錄的片段,按要求答題。
師:下面來檢查昨天學的幾個字。我聽說班里好多同學字寫得很好。我想請4位同學上來默寫。
(請4人到黑板前,每人默寫一個字:帽、瞎、拋、韭)
師:我很欣賞這個字(給“瞎”字加了一個圈兒),“拋”字寫得更好,“韭”也不錯(邊說邊畫圈兒),“帽”字寫錯了吧?
生:錯了。
師:好,請你來重寫一個。(學生板書)
師:字寫得真好啊。大家注意“帽”(師板書)上面部分再寬一點,里面的兩橫誰都不靠。知道這個字念什么嗎?
生:日(yuē)。
師:不是“日”,也不是“日”,因為這兩橫是不靠的。這個字念同(mào),“同”字是象形字(畫帽子);后來加個“目”,因為帽子戴在眼睛上面,成了會意字;后來為什么加“巾字旁’,呢?古人扎頭巾,最早“帽”專指頭上的頭巾,再后來一演變,所有的帽子都用這個字來表示了。這個字有意思吧?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故事。不僅“帽”字這樣寫,還有我們學過的課文《少年王冕》的“冕”字,上面寫成“同”,“冕”就是帽子的意思,“衛冕冠軍”,也是這個“冕”。
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通過考證字源滲透了漢字的文化意蘊
B.檢查學生默寫意在強調漢字的綜合運用
C.大量講解構字法知識符合識字教學建議
D.講解“帽”字時舉出的例子不夠恰當
12.閱讀《土地的誓言》教學敘事的片段,按要求答題。
教學的第五個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分享感受。學生發言非常踴躍,從父輩到自己,從抗戰到現實,角度多樣,情感真摯。學生發出了共同的心聲:牢記國恥,發奮圖強,為建設一個富強的中國而努力學習。第六個環節為課堂小結,全班齊唱國歌,表達愛國情感。雄壯高昂的國歌在教室中回蕩,學生們高亢的歌聲,激動的面龐,展示著他們振奮的內心。
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第五個環節滲透了閱讀教學生活化的理念
B.第六個環節營造的情境增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
C.兩個環節表明教師善于引導學生鉆研課文內容
D.兩個環節說明教師具備運用教學資源的能力
13.閱讀《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實錄的片段,按要求答題。
師:以前碧波蕩漾的羅布泊現在沒有一只鳥,沒有一條溪,成了荒涼的痛苦的羅布泊,成了恐怖的羅布泊,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師:這么多同學舉手啊,請大家暢所欲言。
(師示意學生發言)
生:因為人們盲目用水。
生:因為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
師:(插話)“也”字很重要,它強調了一個因果關系。
生:因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吸水鬼.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
(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核心句:“四盲”像個吸水鬼)
師:(指著板書上的“吸水鬼”)我們平常聽到的都是“吸血鬼”。這里為什么不說“吸血鬼”而說“吸水鬼”?
生:因為“四盲”指用水、截水、引水、抽水,都跟水有關,所以是吸水鬼。
師:好,“盲”是指盲目,那么“盲目”又是什么意思?
生:(眾)“盲目”就是沒有目的,不考慮后果,只注重眼前。
師:大家說得好,“盲目”與上文中的哪個詞相照應?
生:(齊)“任意”。
師:文中又說“‘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這“巨大”到底有多大?書里告訴了我們,大家找一找。
生:“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
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分析重點詞語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B.呈現出教師與學生、師生與文本的多重對話
C.解讀核心句有利于學生掌握文本理解的方法
D.最后一個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說明方法
14.閱讀《口語交際訓練的途徑》教研論文的片段,按要求答題。
故事漂流是一項語文交流活動,具體做法有:
(1)擬出故事開篇。由語文年級組編制一個故事的開頭,也可以從最近故事報刊中選取一個開頭,或者從學生的作文中選出故事開頭。如果是選用的故事,教師需集體加工修改,以保證選用故事適合活動的需要。
(2)確定漂流順序。開篇擬出后,語文教師還要集體討論故事漂流的順序,可按照班級序號來進行。保證每個班級都輪到不同的次序。
(3)明確漂流步驟。第一個班在接到擬定的故事開篇后,可分組討論,各組編出后續故事,派代表進行講述。接著全班討論,根據故事的可信度、合理性,與故事開篇的吻合度,特別是故事講述者的口語表達能力,評出最佳漂流故事。最后,選出“最佳漂流故事”小組到下一個班級講述故事。
(4)匯編漂流故事。將各班編制的故事匯編成冊,印發給學生。也可將每個班的故事錄音剪輯后,在校廣播站播放,最后師生共同評出全年級最佳漂流故事。
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該活動阻礙學生聽說能力的整體發展
B.該活動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C.該活動為學生創造了真實具體的交際語境
D.該活動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
15.閱讀綜合性學習“馬的世界”活動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題。
(1)伯樂相馬:請每位學生帶著自己制作的“馬”頭飾,輪流上場陳述其造型特點及喜愛緣由。
(2)一馬當先:學習小組匯報“漢語漢字中的馬”專題研究成果,講解“馬”字歷史演變過程及書法藝術中“馬”的多種書寫形式,小組競賽說說含“馬”字的成語含義及情感色彩。
(3)龍馬精神:學習小組展示“文學作品中的馬”專題研究成果。
(4)馬到成功:學習小組交流“歷史傳說中的馬”專題研究成果;開展題為“伯樂和千里馬誰更重要”的小辯論。
(5)走馬觀花:學生介紹與馬有關的藝術品和藝術家,欣賞雕塑和繪畫中的馬。
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起始環節展示作品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B.整體活動設計未能體現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C.專題研究中的歷史傳說沒有脫離語文學習的范疇
D.多種活動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
案例:
閱讀八年級課文《中國石拱橋》的兩個教學環節,完成第16題。
環節一:啟發思考
教師:展示趙州橋的圖片(出示PPT1),要求學生先不看課文,說清楚圖上所示的大拱與四個小拱的位置關系。
學生發言:
“大拱的兩邊各有兩個小拱。”
“大拱的兩邊的上面共有四個小拱。”
“橋身的左右兩邊有兩個小拱。”
“大拱的兩端各有兩個小拱。”
“大拱的兩端的上面各有兩個小拱。”
根據學生所述.教師一一在黑板上描繪其形.可是沒有一種能與PPT1圖片相符合。
教師示意學生看書:“在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繼而師生一起討論句中的“肩”與“各”為什么用得準確……
環節二:比較閱讀
學生活動:精讀有關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段落,找出能說明這兩座橋具有中國石拱橋所有特點的句子,并填入設計好的表格中。
出示PPT2。
教師提問:為什么選擇趙州橋、盧溝橋為例子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為什么要舉兩個例子而不是一個呢?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趙州橋和盧溝橋有中國石拱橋的典型特點,很有代表性。趙州橋是“獨拱”橋,盧溝橋是“聯拱”橋;文中介紹趙州橋側重結構特點,盧溝橋側重藝術和歷史價值。這樣說明更加全面,說服力更強。
問題:
16.(1)評析“環節一”中PPT1展示趙州橋圖片的作用。(10分)
(2)評析“環節二”中教師最后提出問題的目的。(10分)
案例:
閱讀以下材料,完成第17-18題。
心中有朵雨做的云
①“風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朵雨做的云。云在風里傷透了心,不知要飄向哪兒去……”窗外,天黑沉沉的,仿佛要下雨一般。此時,正值夏天,這陣雨正當使我愉悅舒暢。可是我有些失落,因為心中的那朵云,早已下起雨來。
②我可愛的家鄉在黃河的拐角處,雖然我平常見到過大海的洶涌澎湃,但還是被滾滾的黃河深深折服。父親工作的地方有一條河,很像黃河,那是我兒時的天堂,呼嘯向前的渾水,四處迸濺的水花,岸邊濃綠的菜地,茂密的果園,還有半坡上星星點點的人家…….
③那天暴雨后,青云還未散去,天空還下著蒙蒙細雨,我帶著小伙伴們去河邊玩耍嘻戲了,被大雨沖刷后的河水顯得更加瘋狂,張牙舞爪地撲來,水花幾乎濺濕我們全身,當分不清臉上是水還是淚花,看著逐漸下陷的雙腳和勢不可當的河水絕望之際,我抱住了一塊大石頭,并借著小伙伴的拉力,很長時間才回到岸上,那種截后余生的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可我們內心更多的是恐懼,互相拉扯著,跌跌撞撞地往家里跑。
④從此以后,我的內心總有一片陰霾,就像被青云籠罩一般,所以很少再去那里——直到好多年之后……
⑤水依然是渾水,只是失去了以往的盛氣凌人——不再呼嘯,而是在細細呻吟。站在橋上幾乎聽不見她的聲音。她緩緩地流著,像一個重癥病人,步履蹣跚,每一步走得都那么艱難,難道是無情的歲月腐敗了她的容顏與能力?我的目光移向那邊的半坡。星星點點的人家下面滿是慘不忍睹的“點綴”——廢物與垃圾。橋下,我們曾經玩耍的地方,如今橫七豎八地躺著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塑料袋……那一刻我的心痛了!不知何時,天下起了蒙蒙細雨。這時我才發現,那朵青云正徘徊在我頭上。我只能帶著傷感再一次離開。
⑥不知道那條河現在成什么樣子了,但那青云已飄進了我心里。或者說我的心已經走進那片云里。每當青云與記憶碰撞時,我的心就會下起雨……
問題:
17.請從第③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⑤段中找出一個病句,分別改正。(8分)
18.請指出該習作的一個優點,并結合習作具體分析。(12分)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0分,第21題25分,共65分)
閱讀文本材料和相關要求,完成第19~21題。
酈道元《三峽》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
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
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嗽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研討與練習
一、背誦全文,并完成下列練習。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2.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語言特點。
二、解釋下列詞語
重巖疊嶂夏水襄陵乘奔御風素湍綠潭絕嗽飛漱清榮峻茂
三、閱讀下列這首詩,你能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系嗎?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單元介紹
本單元選入的是描繪自然山水的古詩文。學生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要求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學生情況
八年級,班級人數40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音頻、視頻文件,投影實物等。
問題:
19.從“閱讀文言文要注重語言積累、感悟”的角度談談你對《三峽》教學的認識,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據上述資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不可照抄材料)。(20分)
21.選擇其中一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教學片段,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