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寫出了( )。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在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張建立適應學生年齡特征的學校教育制度,論證了班級授課制度,規定了廣泛的教學內容,論述了教學原則,高度地評價了教師的職業,強調了教師的作用。
A.《大教學論》
B.《學記》
C.《普通教育學》
D.《教育論》
2、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 )和教育中介系統。
A.教育手段
B.教育內容
C.教育方法
D.受教育者
3、1958年我國曾提出過"兩個必須"的教育方針。"兩個必須"是指( )。
A.教育必須為當前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教育必須為階級斗爭服務,必須與社會活動相結合
C.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D.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必須與工農相結合
4、1904年,清政府頒布了由張之洞、張百熙、榮慶等人制定的《奏定學堂章程》,史稱( ),這個學制體現的是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學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舉制度的殘余。該學制的最大特點是修業年限長,從學堂至大學堂需要21年,至通儒院需要26年。

A.對比
B.差別感受性
C.適應
D.后象
10、人們進入百貨公司,每個人注意的東西都不同,這是知覺的( )。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恒常性
11、情緒對認知過程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這取決于人們認知過程的( )。A.知覺狀態
B.心理狀態
C.心境狀態
D.動機狀態
12、已有研究表明,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一般在( )。
A.2歲
B.4歲
C.5歲以前
D.1—3歲
13、( )是指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的神經癥。過度的抑郁反應,通常伴隨有嚴重的焦慮感。
A.抑郁癥
B.恐怖癥
C.焦慮癥
D.強迫癥
14、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 )。其表現是隨著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出現慌亂,無法發揮正常水平。考試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來。
A.上學焦慮
B.交往焦慮
C.課堂焦慮
D.考試焦慮
15、進行德育有賴于學生的社會交往、共同活動,注意依靠學生集體,通過社會交往和集體活動進行教育,充分發揮學生集體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這樣的德育原則是( )
A.理論和生活相結合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在集體中教育原則
同類試題推薦:
10套2013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命題預測試卷及答案
10天掌握90%考點>>倒計時"教師資格統考"精準輔導,點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