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5世紀時,古希臘出現了第一批職業教師,他們是以傳授知識為職業的智者派,開始了對教學的探索。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昆體良,他重視知識與美德的教學。在教學中,他并不把真知直接教給學生,而是通過對話、詰問,讓學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得真知。這種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被稱之為"產婆術"。
2、研究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其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討論法的種類很多,既可以是整節的課堂討論,也可以是幾分鐘的短暫討論;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組討論,還可以將小組討論與全班討論結合起來進行。
研究法的基本要求;①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③做好討論小結。
3、加涅認為:"認知策略是內部組織化的技能,其功能是調節和控制概念與規則的應用。"
4、柯爾伯格以其發生認識論為基礎,通過觀察兒童在玩彈子游戲中對規則的遵守,發現兒童的道德判斷的發展與其智慧的發展具有相互平行的現象。他把兒童看成是他們自己的道德觀點的建構者,指出每個人都通過與環境的積極作用建構他自己的發展。他歸納出兒童道德的發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前道德階段(0一2歲)、他律道德階段(2~8歲)、自律道德階段(8—12歲)和公正階段(12歲以后)。
5、生存教育就是通過開展一系列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有關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受教育者系統傳授生存的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從而促進個性自由全面健康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過程。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稱三生教育。

第五,站在系統的高度選擇教學知識,注意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
第六,在孫老師的課堂上,經常涉及這樣的問題情景,如"十字路口的紅、綠、黃燈的時間比多少才適合;""一筆款子怎樣可以獲得較多的利息?"等通過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請分析孫老師的以上做法符合那些促進遷移的教學規律?
(注意理解形式訓練說、共同要素說、概括化理論、關系轉換理論、認知結構遷移理論的材料題)
2、強子是一名初中學生,他在物理學習上花的時間不少,但物理成績就是上不去。強子為此很懊惱,開始懷疑自己學習物理的能力,也沒有勇氣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父母對強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點高中。強子也很想學好,但看到自己的物理成績,強子對自己不抱太大希望,他認為都是自己的腦袋不好使造成的。
問題:(1)請根據動機理論分析強子的物理學習動機有哪些特點?(2)教師應如何激發強子的物理學習動機?
同類試題推薦:
10套2013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命題預測試卷及答案
10天掌握90%考點>>倒計時"教師資格統考"精準輔導,點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