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解析】德育要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他們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品德上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這是長善救失原則。
2、D【解析】修養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經過自覺學習、自我反思和自我行為調節,使自身品德不斷完善的一種重要方法。修養包括:立志、學習、反思、箴言、慎獨等。慎獨是自我修養的最高境界。
3、B【解析】師生之間、同學之問有了一定的了解,產生了一定的友誼與信賴,學生積極分子不斷涌現并團結在班主任周圍,班的組織與功能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與集體機構一道履行集體的領導與教育職能。這時,班集體能夠在班主任指導下積極組織和開展班的工作與活動.班主任開始從直接領導、指揮班的活動,逐步過渡到向他們提出建議,由班干部來組織開展集體的工作與活動。這時的班集體處于核心初步形成階段。
4、A【解析】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其基本特征是課堂情境符合學生的

二、辨析題
1、×【解析】美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展他們的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的教育。普通中學在美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通過音樂、美術、文學教育和其他各種審美活動,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引導學生初步掌握一種藝術活動技能。藝術教育只是美育的一種形式。
2、對【解析】1762年,法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出版了他的小說體教育名著《愛彌兒》,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盧梭以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為"模特兒",按個體生長的自然年齡階段,依次闡明了自己對處于不同年齡階段個體教育的目標、重點、內容、方法等一系列問題的獨特見解。可以說,盧梭對教育學的最大貢獻就在于開拓了以研究個體生長發展與教育的相互關系為主題的研究領域,從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論家從教育對象的角度,對兒童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促進了近現代教育思想的變革。
3、對【解析】教學的意義是,教學是傳播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4、×【解析】昆體良是古羅馬的教育家。他在他所寫的《雄辯術原理》中,總結了他在修辭學校長期任教培養演說家的經驗,提出了"模仿、理論、練習"三個循序遞進的學習過程理論。
5、×【解析】負強化是加強某種適當行為,懲罰是制止某種不當行為,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惟考慮到懲罰的目的時,獎勵的目的只有積極性的一面,而懲罰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種不當的行為的消極目的之外,另外帶有使受懲罰者知錯能改的積極目的。在教育上使用懲罰時,只有在積極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負強化的原理,懲罰才會產生教育價值。
同類試題推薦:
10套2013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命題預測試卷及答案
10天掌握90%考點>>倒計時"教師資格統考"精準輔導,點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