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中,有一類疾病是由用藥引起的,或是用藥不當,或是由于藥物本身的副作用。這類由于藥物原因導致機體組織器官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而產生的疾病被稱作藥源性疾病。
疾病發生時,用藥是在所難免的,而在用藥的同時,許多藥物不良反應也隨之而來,有些藥物可以通過控制劑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但是有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并不能通過改變劑量來消除。盡量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是每個藥師都應該做的。
在此之前,需要先對藥源性疾病進行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誘發因素/
這類疾病的誘發既有患者自身年齡、性別和體質的原因,也有藥物的質量和劑量等方面的因素。從許多統計資料來看,不合理用藥和機體易感性都是重要原因。
不合理用藥 | 不了解患者的用藥史 | 如藥物過敏史、遺傳缺陷、家族史,隨意給患者用藥,從而引起變態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 |
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 聯合用藥時,忽視了藥物的相互作用 | |
不注意患者原有基礎疾病 | 患者有基礎疾病是,給予對重要臟器有損害的藥物,會加劇原有疾病的惡變 | |
用藥無明確治療目的 | 不了解藥物的藥理特點,即藥效學和藥動學規律,造成不應有的藥物反應 | |
患者擅自用藥 | 患者未經醫師許可擅自用藥,加大劑量或和多種藥物同時應用 | |
用藥時間過長,劑量偏大 | 因藥物蓄積致藥物中毒 | |
特殊人群劑量未調整適當 | 對老年患者、體弱患者或幼兒未作適當的劑量調整致藥物過量或中毒 | |
處方者用藥面較少或過雜 | 處方者由于經濟利益驅使,未能考慮用藥者利益,用藥較少或過雜 | |
機體易感因素 | 年齡 | 兒童,特別是幼兒,如新生兒、嬰幼兒因藥物代謝和消除功能發育不足,易引起中毒 |
如新生兒對藥物缺乏解毒能力,服氯霉索后因其葡萄糖醛酸結合力低下,可致“灰嬰綜合征" | ||
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更易發生耳、腎毒性 | ||
兩歲以下幼兒對嗎啡特別敏感 | ||
性別 | 藥源性皮炎發生率男性比女性高50% | |
過敏反應發生率女性為男性的2倍 | ||
特異質性(包括變態反應性)藥物肝毒性也較多見于女性 | ||
保泰松和氯霉索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3倍 | ||
氯霉索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女性比男性高2倍 | ||
藥源性紅斑狼瘡,女性較男性更易發生 | ||
咪唑類驅蟲藥引起的腦炎,女性比男性高9倍 | ||
機體乙酰化代謝異常 | 體內進行乙?;x尚有兩種,快速型(快速型和中間型)和緩慢型 | |
緩慢型乙?;x異常易發生藥物慢性蓄積中毒反應 | ||
緩慢型乙酰化代謝者應用較高劑量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易發生不良反應 | ||
紅細胞生化異常 | 患者對氧化性藥物特別敏感,易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 |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 | 有此種缺陷者應用氧化性藥物后,極易引起藥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貧血 |
2020版《藥學專業知識二》新教材解讀上線啦!西藥二主講老師王何偉為您賣力解說教材詳細變動,點擊下方視頻即可免費聽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