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不良反應是正常劑量的藥物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機能時出現的有害的和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
此前中藥教材未對不良反應進行過細分,另外,不良反應的發生機制如毒性作用、變態反應、特異質反應、致畸作用、致癌作用等同樣未做過相應介紹。
在調劑中藥時,藥師或執業藥師們應該注意可引起不良反應的中藥。
一、新增考點
基本類型 | 病因學分類 | 劑量有關 | 由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物所引起,使固有藥理作用持續和增強 |
不良反應包括藥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繼發反應、首劑效應、后遺作用等 | |||
苦杏仁的主要成分苦杏仁苷在體內消化分解后會產生少量氫氰酸;大劑量服用時,產生的大量氫氰酸使腦部首先受到損害,呼吸中樞麻痹常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 |||
劑量無關 | 與藥物變性和人體特異體質有關 | ||
少量患者使用青黛后有胃腸道刺激癥狀,極少數的高敏患者會出現轉氨酶升高、頭痛、水腫、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甚至骨髓嚴重抑制等癥狀 | |||
病理學分類 | 功能改變 | 藥物引起人體的器官或組織功能發生改變 | |
多為暫時性,但肝功能異常、腎功能損害等更嚴重,甚至引起器質性改變 | |||
器質改變 | 藥物引起人體器官或組織出現病理性器質改變 | ||
可細分為炎癥型、增生型、發育不全型、菱縮壞死型 | |||
發生機制 | 副作用 | 藥物的固有反應,如大黃逐瘀通經治療瘀血腫痛,其瀉下攻積的功效就會導致腹瀉的副作用 | |
利用麻黃宣肺平喘的功效治療哮喘,麻黃堿可升壓,導致患者血壓波動 | |||
毒性作用 | 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如大量服用烏頭、附子,可引起全身麻木、神志不清、手足抽搐、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 | ||
長期服用朱砂、雄黃等,可導致汞、砷等重金屬蓄積中毒 | |||
變態反應 | 本質上是一種病理性免疫反應 | ||
五味子、白芍、當歸、丹參等可引起蕁麻疹 | |||
虎杖、兩面針等可引起藥疹 | |||
蟾酥、蒼耳子,蓖麻子可引起剝脫性皮炎 | |||
槐花、南沙參可引起丘狀皮疹 | |||
黃柏、天花粉、大黃等可引起濕疹樣藥疹 | |||
中藥注射液可引起皮疹等過敏樣反應、過敏性哮喘、過敏性休克 | |||
后遺作用 | 指停止用藥后遺留下來的生物學效應 | ||
長期大量服用關木通造成的腎損害是不可逆的,無法恢復 | |||
服用小金丸、西黃丸等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等,停藥后可消失 | |||
熊膽粉、大黃、番瀉葉、黃連等短期內出現的食欲減退等消化道不適癥狀 | |||
長期大量服用甘草出現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癥,后遺作用較為持久 | |||
特異質反應 | 指少數患者服用某些藥物后出現的一些與一般人群不同的反應 | ||
某些患者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食用新鮮蠶豆后可突發急性血管內溶血 | |||
藥物依賴性 | 分為精神依賴性和生理依賴性 | ||
部分患者長期服用番瀉葉產生生理依賴性 | |||
連續服用器粟殼及含有罌粟殼的中成藥易致成癮,兼有生理依賴性和精神依賴性 | |||
致癌作用 | 細辛、土槿皮、桂皮、八角茴香中含黃樟醚和細辛醚等致癌物質 | ||
檳椰中含有檳榔堿和水解檳榔堿,也是一種致癌物質 | |||
巴豆中含有的巴豆油有明顯的輔助致癌活性,可使致癌作用增強 | |||
致畸作用 | 某些藥物可影響胚胎的正常生長發育,導致胎兒畸形 | ||
研究發現含砷和砷化合物的藥物可致動物畸胎及增加死胎率 | |||
致突變作用 | 中藥雄黃、千里光等誘發雄性小鼠的微核率顯著高于陰性對照,顯示其具有潛在致突變作用 |
二、考情分析
不良反應的基本類型和發生機制都是中藥藥物不良反應/事件這一小節中的重要考點,由于可考的內容較多,所以出考題的幾率較大。考試分數1分左右。
考生需要注意其中的中藥示例,如檳椰中所含的檳榔堿和水解檳榔堿是一種致癌物質,這一類具體中藥的不良反應很容易被考到。所以復習時以中藥示例為主,記憶時中藥示例按相關的機制分好類,切勿張冠李戴。
【例題】患者男,75歲。喘咳氣逆,呼吸急促,胸部脹悶,痰多色白稀薄而帶泡沫,舌苔薄白而滑,脈浮緊。中醫給予麻黃湯治療,患者服用后出現頭暈、惡心、視物不清、血壓升高等癥狀,引起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藥物的()
A.毒性作用
B.致癌作用
C.變態反應
D.致突變作用
E.副作用
新增考點下載版已上線,記不住的考點、背不會的難題全都免費下載,詳細請點擊【中藥學/藥學】。更多備考資料請關注本站“考試社區”版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