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風險分析
一、風險的概念與類別
(一)風險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風險是對企業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它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風險損失三個要素構成。
(二)風險的類別
1.按照風險損害的對象,可分為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責任風險和信用風險;
2.按照風險導致的后果,可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3.按照風險發生的原因,可分為自然風險、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
4.按照風險能否被分散,可分為可分散風險和不可分散風險;
5.按照風險的起源與影響,可分為基本風險與特定風險(或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企業特定風險又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二、風險衡量
(一)概率
概率是用百分數或小數來表示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及出現結果可能性大小的數值。將隨機事件各種可能的結果按一定的規則進行排列,同時列出各種結果出現的相應概率,這一完整的描述稱為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可分為離散型分布與連續型分布兩種類型。
(二)期望值
期望值是一個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結果,以各自相對應的概率為權數計算的加權平均值。其計算公式為:
(三)離散程度
離散程度是用以衡量風險大小的指標。表示隨機變量離散程度的指標主要有方差、標準離差和標準離差率等。
1.方差
方差是用來表示隨機變量與期望值之間的離散程度的一個數值,其計算公式為:
2.標準離差
標準離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種可能結果對期望值的偏離程度的一個數值。其計算公式為:
標準離差是以絕對數來衡量待決策方案的風險,在期望值相同的情況下,標準離差越大,風險越大;相反,標準離差越小,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個絕對數,只適用于相同期望值決策方案風險程度的比較。
3.標準離差率
標準離差率是標準離差與期望值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V=×100%
標準離差率是以相對數來衡量待決策方案的風險,一般情況下,標準離差率越大,風險越大;相反,標準離差率越小,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率指標的適用范圍較廣,尤其適用于期望值不同的決策方案風險程度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