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財務管理》科目
第三章 籌資管理
知識點十五、資金需要量預測
(一)因素分析法
資金需要量=(基期資金平均占用額-不合理資金占用額)×(1±預測期銷售增減率)×(1±預測期資金周轉速度變動率)
【提示】
(1)關于(1±預測期銷售增減率):如果銷售預測增長就用“+”,反之用“-”;
關于(1±預測期資金周轉速度變動率):如果資金周轉加速就用“-”,反之用“+”。
?。?)因素分析法計算簡便,容易掌握,但預測結果不太精確,它通常用于品種繁多、規格復雜、資金用量較小的項目。
(二)銷售百分比法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及計算公式 |
外部融資需求量=資產增加額-負債自發增長-預期的利潤留存,該方法認為某些資產和負債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是不變的,它們會隨著銷售收入的增長而增長,把這樣的資產和負債稱為敏感性資產和敏感性負債(也叫自發性負債),如果除了敏感性資產以外,其他的資產都不隨銷售收入的變化而變化,則:外部融資需求量=敏感性資產增加額-敏感性負債增加額-預期的利潤留存=敏感性資產總額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銷售收入增長額-敏感性負債總額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銷售收入增長額-預期的利潤留存 |
優缺點 |
優點:能為籌資管理提供短期預計財務報表,以適應外部籌資的需要,且易于使用 缺點:在有關因素發生變動的情況下,必須相應的調整原有的銷售百分比。 |
【提示】
(1)常見的敏感性資產包括庫存現金、應收賬款、存貨等;常見的敏感性負債包括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
?。?)做題時一般并不需要判斷敏感性資產和敏感性負債,題中一般會明確說明。具體地說,如果題中說明了某項資產或負債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則意味著該資產或負債為敏感性資產或敏感性負債。
?。?)如果某項資產的增長率與銷售收入增長率不同,但是也增長了,計算外部融資需求量時也應該考慮。此時,資產增加額=敏感性資產增加額+非敏感性資產增加額。
(4)外部融資額=外部籌集的債務資金+外部籌集的權益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