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貨到、單未到:
暫時不如賬,到月末進行估價入賬,下月月初紅字沖回:
具體例題可參見教材P25 例2-1(3)
2. 如果單到、貨未到:計入在途,等貨到后轉到原材料中。
上面有關存貨的會計處理內容簡單了解一下就可以。
第二節 存貨發出的計價
本節不要求太多,掌握到大綱要求的程度即可。
企業發出的存貨,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但資產負債表日均應調整為按實際成本核算,至于怎么調整考試不要求。
實際成本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包括移動加權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取消了后進先出方法。注意一下選擇題。
商品流通企業發出的存貨,通常還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或售價金額核算法等方式進行核算。
各種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具體計算,大綱沒有詳細解釋,我們也不再過多講述。
第三節 存貨的期末計量
存貨的期末計量是學習中的一個要點,在學習當中要特別予以關注一下,主要是成本與可變現凈值的方法。
一、存貨的期末計量方法
(一)成本與可變現凈值概述
1.成本就是會計計量屬性中的歷史成本(買價+稅費),可變現凈值是以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2.影響可變現凈值的因素:
(1)估計售價
(2)進一步加工的成本
(3)銷售的稅費
3.估計售價的確定:結合下面的例題做一個歸納,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掌握。
√ 有合同規定,售價為合同價
√ 沒有合同,售價為市場價
√ 如果一部分簽訂合同,一部分沒有簽訂合同,簽訂合同的,售價為合同價;沒有簽訂合同的,售價為市場價。
例1:某企業有10臺存貨,10臺都簽有合同,合同價為50萬元/臺,則確定的售價為10*50=500萬元;如果10臺存貨都沒有簽訂合同,市場價格為45萬元臺/臺,則售價為10*45=450萬元。
如果企業有12臺存貨,其中10臺簽有合同,2臺沒有簽訂合同。則10臺按合同價50萬元,
另外2臺按同類產品的市價45萬元/臺確認售價,12臺合計售價為10*50+2*45=590萬元。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