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各項中,能夠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有()。
A.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的資產
B.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的負債
C.超過稅法扣除標準的業務宣傳費
D.按稅法規定可以結轉以后年度的未彌補虧損
【答案】CD
【解析】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負債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選項A和B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選項C和D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2.甲公司持有乙公司40%股權,與丙公司共同控制乙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政策。甲公司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系甲公司2017年1月1日購入,其初始投資成本為3000萬元,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為400萬元。甲公司擬長期持有乙公司股權。
根據稅法規定,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等于初始投資成本。甲公司2017年度實現的利潤總額為8000萬元,權益法核算確認的投資收益為200萬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下列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A.2017年12月31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3600萬元
B.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C.2017年度應交所得稅為1850萬元
D.2017年度應交所得稅為1950萬元
【答案】AC
【解析】2017年12月31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3000+400+200=3600(萬元),選項A正確;權益法核算下,如果投資企業擬長期持有被投資企業的股份,那么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的暫時性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選項B錯誤;2017年度應交所得稅=(8000-400-200)×25%=1850(萬元),選項C正確,選項D錯誤。
3.2017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開發的B專利技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作為無形資產入賬。B專利技術的成本為40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無殘值,采用直線法攤銷。根據稅法規定,B專利技術允許按照150%進行攤銷。假定甲公司B專利技術的攤銷方法、攤銷年限和凈殘值符合稅法規定。甲公司2017年度實現的利潤總額10000萬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關于B專利技術的下列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A.2017年12月31日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為3800萬元
B.該專利技術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C.2017年度應交所得稅為2475萬元
D.2017年度所得稅費用為2000萬元
【答案】BC
【解析】2017年12月31日無形資產賬面價值=4000-4000÷10×6/12=3800(萬元),計稅基礎=3800×150%=5700(萬元),選項A錯誤;自行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不符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選項B正確;2017年度應交所得稅=(10000-4000÷10×6/12×50%)×25%=2475(萬元),選項C正確;2017年度所得稅費用與應交所得稅相等,選項D錯誤。
4.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商譽計提減值準備1000萬元。該商譽系2015年12月8日甲公司從丙公司處購買丁公司100%股權吸收合并丁公司時形成的,初始計量金額為2500萬元,丙公司根據稅法規定已經繳納與轉讓丁公司100%股權相關的所得稅及其他稅費。根據稅法規定,甲公司購買丁公司產生的商譽在整體轉讓或者清算相關資產、負債時,允許稅前扣除。假定取得股權前甲公司與丁公司不存在關聯方關系,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下列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A.2015年12月8日商譽的計稅基礎為2500萬元
B.2017年12月31日商譽的計稅基礎為1500萬元
C.2017年12月31日商譽減值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不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D.2017年12月31日因商譽減值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50萬元
【答案】AD
【解析】此項合并屬于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應稅合并),2015年12月8日商譽的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相等,均為2500萬元,選項A正確;稅法規定減值損失在實際發生時允許稅前扣除,故計提減值準備不影響商譽的計稅基礎,即2017年12月31日商譽的計稅基礎仍為2500萬元,選項B錯誤;2017年12月31日商譽計提減值準備后,賬面價值為1500萬元,計稅基礎為2500萬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500-1500)×25%=250(萬元),選項C錯誤,選項D正確。
中級會計通關方案:中級會計教材核心考點講解,高端班>>贈送教材+VIP題庫+分錄計算公式專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