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雇傭關系質量的心理分析
一、 心理契約
雇傭關系的質量越來越多地取決于雇傭雙方心理契約的達成,而不是其中的經濟契約。
二、 社會知覺和歸因
(一) 社會知覺的定義
社會知覺也稱為社會認知、人際知覺,指在社會情境中以人為對象的知覺。
社會知覺的過程是依據知覺這得過去經驗及有關線索的分心進行的。社會知覺還必須依賴知覺者的思維活動,包括某種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類及歸納。
(二) 社會知覺的范圍
1. 對他人表情的認知
2. 對他人性格的認知
3. 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認知
4. 對行為原因的認知
(三) 影響社會知覺的因素
1. 知覺者
2. 知覺對象
3. 知覺情境
(四) 組織中常見的社會知覺效應
社會知覺的效應,指的是由于社會心理規律的作用,人們在社會知覺過程中,對人這種社會知覺對象的一些特殊的反應效果。
1. 社會刻板印象
2. 第一印象
3. 月暈效應
4. 投射作用
(五) 歸因: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指出其行為的性質或推斷行為原因的過程,即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的原因加以解釋和推測。
Ø 內在歸因:由自由意志控制所致
Ø 外在歸因:由外部力量所驅使。
三個判斷因素:獨特性;共同性;一貫性
(六) 歸因對員工承諾的影響
員工承諾是指員工在意愿上對工作的主動的、自發的投入。
員工對工作的歸因,對承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19.以下關于社會知覺不正確的說法是( )。
A.社會知覺是指在社會情景中以人為對象的知覺
B.社會知覺是指在社會情景中以物為對象的知覺
C.社會知覺也稱社會認知
D.社會知覺也稱人際知覺
答案:B
20.影響社會知覺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可以歸納為三方面( )。
A.知覺者;知覺行為;知覺對象 B.知覺行為;知覺對象;知覺情境
C.知覺者;知覺對象;知覺情境 D.知覺對象;知覺行為;知覺情境
答案:C
21.關于社會知覺效應中第一印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第一印象有特別的固著作用
B.第一印象是指在最初的接觸中給別人留下的印象
C.第一印象并不影響以后對相應個人的看法
D.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很難消退
答案:C
22.“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這句話反映的是社會知覺效應中的( )。
A.社會刻板印象 B.光環效應 C.第一印象 D.投射作用
答案:A
23.月暈效應和投射作用的結果是一樣的,即它們都( )。
A.客觀地反映了知覺對象 B.夸大了事實
C.縮小了事實 D.歪曲了事實
答案:D
24.有關歸因的理論認為,如果把生產率的下降看作是員工消極對抗管理層的新措施,這是行為的( )。
A.內在歸因 B.條件歸因 C.外在歸因 D.情境歸因
答案:A
25.有關人的社會知覺范圍說法正確的有( )。
A.對他人性格的認知 B.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認知
C.對他人行為原因的認知 D.對他人興趣的認知
答案:ABC
26.在社會知覺的效應中,月暈效應又稱( )。
A.明星效應 B.光環效應 C.暈輪效應 D.第一印象
答案:BC
27.社會知覺效應中??贪逵∠蟮膬烖c有( )。
A.反映了共性 B.有利于迅速從總體上把握人的概貌
C.靈活 D.能保證適用于同類中的每個人。
答案:AB
28.社會知覺效應中,刻板印象的缺點有( )。
A.沒有反映出共性 B.僵化、不靈活
C.抹殺了人的個性 D.不利于迅速從總體上把握人的概貌
答案:BC
29.知覺者在了解一個人時,可能被該人的突出特點所吸引,以至忽視了該人的其他特點和品質,這屬于社會知覺效應中的( )。
A.月暈效應 B.光環效應 C.暈輪效應 D.第一印象
答案:ABC
30.人們在對行為歸因時,常常根據三個因素做出判斷( )。
A.獨特性 B.共同性 C.相似性 D.一貫性
答案:ABD
案例分析:
某汽車廠的管理人員對該廠近幾年來的生產率進行了統計和比較分析,發現每年夏季生產率比其它季節低,廠長劉某認為,這是由于員工消極對抗管理層的新措施所致,副廠長李某認為這是由于夏季氣溫高,生產條件得不到保障所致。
根據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31.以上是對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的心理分析中的歸因。人們對行為歸因時,常常依據以下因素做出判斷( )。
A.獨特性 B.普遍性 C.共同性 D.主動性
答案:ABC
32.劉某的歸因屬( )。
A.內在歸因 B.外在歸因 C.個人歸因 D.情景歸因
答案:AC
33.李某的歸因屬( )。
A.內在歸因 B.個人歸因 C.外在歸因 D.情景歸因
答案:CD
三、 內源性動機和外源性動機
(一) 概念
內源性動機:指人們對活動本身感到興趣,為了活動而活動
外源性動機:指那種不適由活動本身引起而是由與活動沒有內在聯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引發的動機。
(二) 應用
一方面,組織通過各種外部激勵措施激發員工的動機
另一方面,組織力圖促進員工的成就感,激勵人們把注意力聚焦在工作內部。
34.( )是人為了獲得物質或社會報酬或避免懲罰而完成某種行為。
A.內源性動機 B.生理性動機 C.外源性動機 D.精神性動機
答案:C
35.( )是指人做某種行為是因為行為本身,因為這種行為可以帶來成就感。
A.內源性動機 B.生理性動機 C.外源性動機 D.精神性動機
答案:A
36.( )的員工更看重工作所帶來的報酬,諸如工資、獎金等。
A.內源性動機 B.外源性動機 C.生理性動機 D.精神性動機
答案:B
37.( )可以使員工付出額外的努力,在工作中進行創新并且愿意承擔風險。
A.外源性動機 B.內源性動機 C.生理性動機 D.精神性動機
答案:B
38.關于內源性動機和外源性動機,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內源性動機也稱內部動機
B.外源性動機也稱外部動機
C.一個人為了爭當先進工作者而努力工作,這是內源性動機
D.一個人由于對某項工作感興趣而努力工作,這是外源性動機
答案:AB
四、 分配公正與程序公正
(一) 分配公正:人們是否相信成果或者獎勵能夠以公正和平等的方式進行分配
標準;平等、按照家庭、自發的組織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需求進行分配、簡單公正
(二) 程序公正
程序公正的知覺與分配公正的知覺是相關的。
39.( )是指是否相信成果或者獎勵能夠以公正和平等的方式進行分配。
A.獎勵公正 B.分配公正 C.獎勵平等 D.分配平等
答案:B
40.對分配公正而言,組織人力資源策略的制定應當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
A.人們對分配公正的知覺是復雜的問題
B.分配公正并不簡單地是人們所受到的客觀待遇的函數
C.人們對分配公正的知覺是不易受影響的
D.人們對分配公正的知覺是易受影響的
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