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工 商 管 理
一、工商管理原理與發展
(一)管理的涵義與作用
1、管理的含義
管理是指管理者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有組織、不斷地進行的協調活動。
(1)管理是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群體活動
(2)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協調活動
(3)管理是圍繞著一定的目標進行的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提高組織活動的效率
(5)管理的對象是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
2、管理的性質
管理活動的性質是二重的:一方面具有與組織生產力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自然屬性,執行者組織生產力、協作勞動的職能;另一方面又有與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相聯系的社會屬性,執行著維護和鞏固生產關系的職能。
(二)管理職能
1、計劃與決策
(1)計劃
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計劃是指制定計劃、執行計劃和檢查計劃三個階段的工作過程。狹義的計劃工作就是指制定計劃。
特征: 目的性、主導性、普遍性、效率性
企業計劃的種類:1)按計劃內容的表現形式分類,可分為:宗旨、目標、戰略、政策、規則、程序、規劃、預算。
2)按企業管理的職能分類,可分為:生產、財務、供應、勞資、安全、人員培訓、新產品開發計劃等。
3)按計劃的內容分類,可分為:專項計劃和綜合計劃。
4)按計劃所涉及的時間分類,可分為:長期、中期、短期計劃。
計劃工作的程序: 估量機會、確定目標、確定計劃的前提、確定可供選擇的方案、評價各種方案、選擇方案、制定派生計劃、用預算形式使計劃數字化。
(2)決策
含義:就是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從兩個以上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
特征:超前性、目標性、選擇性、可行性、過程性、科學性。
作用:1)決策是決定組織管理工作成敗的關鍵
2)決策是實施各項管理職能的保證
類型:1)按決策的重要程度劃分為:戰略決策、戰術決策和業務決策。
2)按決策的重復程度劃分為:程序化決策、非程序化決策。
3)按決策的可靠程度劃分為:確定型、風險型和不確定型決策。
程序:1)確定決策目標 2)擬定備選方案
3)評價備選方案 4)選擇方案
(3)目標管理
實施步驟: 1)目標建立 2)目標分解 3)目標控制 4)目標評定
2、組織與人事
(1)組織的涵義與類型
涵義:從靜態方面看,指組織結構,即反映人、職位、任務以及它們之間的特定關系的網絡。
從動態方面看,指維持與變革組織結構,以完成組織目標的過程。
類型: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
(2)劃分組織部門的原則
1)目標任務原則。2)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3)分工協作原則及精干有效原則。
4)管理幅度原則。5)統一指揮原則和權力制衡原則。6)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原則。
(3)人員配備
人員配備的任務: 1)物色合適的人選 2)促進組織結構功能的有效發揮 3)充分開發組織的人力資源
人員配備的程序:1)制定用人計劃 2)確定人員的來源 3)確定備選人員
4)確定人選 5)進行人員配置 6)進行業績考評
3、領導與激勵
(1)領導的涵義與領導方式
領導的涵義:領導就是在一定的社會組織和群體內,為實現組織預定目標,領導者運用其法定權力和自身影響力影響被領導者的行為,并將其導向組織目標的過程。
領導的特征:1)領導是一種活動過程 2)領導的基本職責是:確立目標、制定戰略、進行決策、編制規劃和組織實施等。
3)領導的主要職能是:率領、引導、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其下屬人員為實現目標努力。
4)領導的本質是:妥善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形成以主要領導者為核心的,團結一致 實現預定目標而共同奮斗的一股合力。
5)領導的工作績效:不是只由領導者個人,而是由被領導者的群體活動的成效如何而表現出來的。
領導的作用:1)制定并落實組織目標 2)指導組織設計并從事人員配備 3)保證組織維系和正常運行 4)領導職能是其他管理職能的集中體現
(2)領導者素質及領導班子構成
領導者的素質:
1)政治素質: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品德、思想作風。 2)知識素質:科學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管理知識。
3)能力素質:籌劃、決斷、組織、協調和表述能力。 4)身體素質:健康的體魄、思維敏捷、精力旺盛。
(3)領導藝術與方法
1)領導決策的藝術。主要包括:
第一、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藝術 第二、對不同的決策問題采取不同方法的藝術 第三、盡量實現經營決策的程序化
2)合理用人的藝術。它包括:
第一、科學用人的藝術:表現在----知人善任的藝術、量才適用的藝術和用人不疑的藝術。
第二、有效激勵人的藝術:方法有----目標、環境、領導行為、榜樣典型、獎懲和職工參與管理激勵法。
第三、適度治人的藝術:一要弄清需要批評的原因。二要選擇批評合適的時機。三要注意批評的場合。四要講求批評的態度。五要正確運用批評的方式。
3)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藝術。包括:
第一、經常分析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 職工空間距離的遠近、 職工彼此交往的頻率、職工觀念態度的相似性、 職工彼此需要的互補性。
第二、調適人際關系的藝術應當多樣化。
主要有如下: 經營目標調適法、制度規則調適法、心理沖突調適法、正確運用隱性組織的潤滑作用、隨機處事技巧法。
(4)激勵的涵義與方法
激勵的涵義: 是指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它具有加強和激發動機,推動并引導行為朝向預定目標的作用。
激勵的作用:1)有利于激發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2)有利于將職工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統一起來
3)有助于增強組織的凝聚力,促進內部個組成部分的協調統一
激勵的手段和方法: 1)物質激勵 2)職工參與管理 3)工作豐富化
4、控制與協調
(1)控制的類型與要求
控制的涵義:是指組織在動態變化的環境中,為確保實現既定的目標,而進行的檢查、監督、糾偏等管理活動。
控制的類型:1)前饋控制、現場控制和反饋控制 2)直接控制與間接控制 3)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控制的基本要求: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觀點 2)控制工作應面向組織的未來發展
3)控制工作應確立客觀標準 4)控制工作應符合有關參與人員的要求
(2)協調的內容和要求
協調的涵義: 就是正確處理組織內外各種關系,為組織正常運轉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協調的內容:1)組織內部的協調:
內容有:各生產要素的協調、 企業與股東關系的協調、組織內部人際關系的協調。
(協調組織內部人際關系的原則是:相互尊重、平等待人;互助互利;誠實守信。)
2)組織與外部環境的協調:
主要有:第一、協調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 第二、企業與政府的關系
第三、協調企業與新聞界的關系 第四、協調企業與社區的關系
(3)沖突協調
沖突概述:
協調組織沖突的對策:回避、強制解決、妥協、樹立更高目標、合作
(4)信息溝通
信息溝通的作用: 1)提高管理者決策的能力 2)解決沖突、協調組行動 3)有效溝通可以促進組織效率提高和組織變革及創新
影響信息溝通的因素: 1)信息發送者的技能、態度、知識和價值觀
2)信息接受者的技能、態度、知識和價值觀 3)溝通通道的選擇 4)外部噪聲
信息溝通的方式: 1)正式溝通:向下、向上、橫向等 2)非正式溝通:
促進有效溝通的措施: 1)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2)要善于運用反饋 3)學會積極傾聽
(三)西方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1、古典管理理論
(1)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思想: 1)科學管理理論的核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2)實現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學的管理代替傳統的管理 3)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實行重大的精神變革
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原理:1)制定科學的作業方法 2)科學地選擇和培訓工人 3)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
4)將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分開 5)實行職能工長制 6)在管理上實行例外原則
(2)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企業經營的六項不同職能: 1)技術職能 2)商業職能
3)財務職能 4)安全職能 5)會計職能 6)管理職能
他認為在企業的這六項經營活動中,管理處于核心地位。
管理的十四原則:
分工、權力與責任、紀律、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個人報酬、集中、等級鏈、秩序、公平、人員的穩定、首創精神、集體精神
(3)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
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的特點有: 1)明確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級系統
3)人員的任用 4)職業管理人員 5)遵守規則和紀律
6)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泰羅-科學管理之父;法約爾-經營管理理論之父;韋伯-組織理論之父。)
2、行為科學理論
(1)梅奧及霍桑實驗(20世紀20-30年代霍桑工廠)
實驗階段:1)工廠照明實驗 2)繼電器裝配實驗 3)談話研究 4)觀察實驗
實驗結論:人們的生產效率不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到社會環境、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
(2)人際關系學說
主要內容是:1)職工是“社會”人 2)滿足工人的社會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氣 3)企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3)有關行為科學的理論
1)個體行為理論: [A. 內容型激勵理論
一是有關人的需要、動機和激勵================[B. 過程型激勵理論
主要 [C. 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
包括 [麥格雷戈的“X-Y”理論
二是有關企業中的人性理論=======[
[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論
2)團體行為理論:
3)組織行為理論: [領導性格理論
[有關領導的理論=======[ 領導行為理論
包括=======[ [ 領導權變理論
[有關組織變革、組織發展理論
3、現代管理理論
(1)管理過程學派:
代表人物:法約爾、厄威克、古利克、孔茨、奧唐奈等
主要觀點:把管理學說與管理人員的職能聯系起來。
(2)經驗學派:
代表人物:得魯克、戴爾
主要主張:強調通過分析經驗(案例)來研究管理學問題。
(3)系統管理學派:(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初)
代表人物:卡斯特、洛森茨
主要觀點:1)組織是一個…社會技術系統 2)管理研究的出發點應是整個組織系統
理論評價:… …
(4)決策理論學派:
代表人物: 西蒙
主要觀點:管理就是決策。管理是以決策為特征的;決策是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
(5)管理科學學派:
(6)權變理論學派:
主要觀點:沒有絕對正確的管理方法和普遍適用的管理理論,采用那種理論和方法要視組織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環境而定。
(四)現代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1、企業流程再造(又稱業務流程重組,簡稱BPR)
產生年代: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
代表人物:海默、錢皮
代 表 作 :《企業流程再造》目 的 :…… ;實施方法:…… ; 基本內容:……。
2、企業文化
產生年代:20世紀80年代
概 念: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狹義的企業文化,就是指企業的精神文化。
企業文化的功能:導向、激勵、自控、內聚和協調。
3、學習型組織
1990年,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于實踐》
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原因:世界變化的太快。
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技能:
(1)系統思考:要樹立系統的觀點;要有動態的觀點。
(2)超越自我:組織和個人都要超越自我
(3)改變心智模式: 方法:改變自己的和探詢他人的心智模式
(4) 建立共同愿望:
(5)團隊學習:
目的 : 一是避免無效的矛盾和沖突; 二是讓個人的智慧成為集體的智慧。
4、虛擬企業
分類: 非資本虛擬和資本虛擬
特征: 組織結構的松散性、經營上的靈活性、經營風險的共擔性、收益共享性。
工商管理原理與發展練習:
(一)單選。
1、企業計劃內涵的預算不只是“數字化”的規劃,還是一種( )
A、 激勵措施 B、控制手段 C、規則程序 D、政策規范
2、領導者把決策權集中在一人手里,以權力推行工作,工作中發生困難,都歸罪于下級,對下級獎懲缺乏客觀標準,這是( )
A、均權型 B、專斷型 C、集權型 D、嚴厲型
3、企業的領導者在調適人際關系時,能夠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先降溫,然后再去疏導處理,這是調適人際關系的( )
A、不為法 B、換位法 C、模糊法 D、緩沖法
4、企業在協調外部關系時,既有與消費者、政府、新聞界關系的協調,又有與( )關系的協調
A、上級主管部門 B、中介組織 C、所在社區 D、經濟管理機關
5、按決策的( )劃分,決策可分為確定型、風險型和不確定型三種
A、可靠程度 B、重要程度 C、效率高低 D、效益好壞
6、主張用數學符號和公式計劃決策和解決管理問題,求出最佳方案以實現企業
目標的是( )
A、管理科學學派 B、決策理論學派 C、系統理論學派 D、管理過程學派
7、法約爾提出的企業六項不同職能中處于核心地位的職能是( )
A、技術 B、商業 C、財務 D、管理
8、組織結構設計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實現( )
A、責權結合 B、分工協作和精干有效 C、統一指揮和權力制蘅 D、戰略任務和經營目標
9、在企業計劃中,用數字表示預期結果的報表是( )
A、規劃 B、規則 C、預測 D、預算
10、制定企業計劃工作的第一個程序是( )
A、確定目標 B、研究任務 C、制定方案 D、估量機會
11、在西方管理理論發展中,提出企業經營有六項職能,而管理是其中一項職能的是( )
A、泰羅 B、法約爾 C、韋伯 D、德魯克
12、企業業務流程再造實施的方法是以( )為手段的。
A、良好的營銷網絡和技術 B、先進的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術
C、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術 D、科學的電子商務和物流
(二)多選
1、企業經營領導者對員工的激勵,不僅有利于激發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有助于( )
A、將職工個人與組織目標統一起來 B、激發廣大職工完成工作任務
C、提高職工個人的生活水平 D、增強企業 組織的凝聚力
2、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
A、要有全局的觀點B、要有預防措施C、應確立客觀標準D、應面向企業的未來
3、協調企業員工之間沖突的對策,除要樹立更高目標外,還可以采取( )方法
A、競爭 B、回避 C、合作 D、妥協
4、法約爾關于企業經營的職能除內含技術、財務、管理外,還包括( )職能
A、會計 B、安全 C、質量 D、商業
5、人際關系學說的主要內容是( )
A、職工是“社會人” B、企業存在“非正式組織” C、職工是“全面發展的人”
D、要滿足工人的社會欲望和提高士氣
6、按照領導決策權力的大小,可把領導方式劃分為( )
A、專斷型領導 B、民主型領導 C、自由型領導 D、分散型領導
7、經營者科學分配時間所采用的方法有( )
A、分散管理法 B、重點管理法 C、最佳時間法 D、可控措施法
8、控制工作的要求是( )
A、具有全局觀念 B、面向組織未來 C、體現主觀要求 D、確立客觀標準
9、目標管理的實施步驟包括目標建立以及( )
A、目標控制 B、目標檢查 C、目標評定 D、目標量化 E、目標分解
10、行為科學理論中的個體行為理論包括( )
A、非正式組織理論 B、有關企業中的人性理論
C、有關人的需要、動機和激勵理論
D、員工素質結構理論 E、有關領導行為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