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生產控制
一、生產控制的概念
指為保證生產計劃目標的實現,按照生產計劃的要求,對企業的生產活動全過程的檢查、監督、分析偏差和合理調節的系列活動。
廣義:指從生產準備開始到進行生產,直至成品出產入庫為止的全過程的控制。
狹義:指對生產活動中生產進度控制,又稱生產作業控制。
二、生產控制的基本程序
三個階段:測量比較、控制決策、實施執行
(一)確定控制標準
可以用實物數量表示,也可以用貨幣數量表示
1、類比法 2、分解法 3、定額法 4、標準化法
(二)根據標準檢驗實際執行情況
以生產統計手段獲取系統的輸出值,與預定的控制標準作對比分析,發現偏差。
(三)控制決策
1、分析原因:有效的控制必須是從失控的最基本原因著手的
2、擬定措施:從失控原因著手,確定控制措施
3、效果預期分析:分析可能會產生的種種情況,盡可能使控制措施嚴密。
三、生產控制的方式
(一)事后控制方式
根據本期生產結果與期初所制定的計劃相比較,找出差距,提出措施,在下一期的生產活動中實施控制的一種方式。
1、優點:方法簡單,控制量小,費用低
2、缺點:本期的損失無法挽回
(二)事中控制方式
通過對作業場地獲取信息,實時的進行作業核算,并把結果與作業計劃有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1、優點:“實時控制”,保準本期計劃如期完成
2、缺點:控制費用高
(三)事前控制方式
在本期活動開展前,根據上期生產的實際成果及對影響本期生產的各種因素所做的預測。制定出各種方案,在生產活動展開前就進行針對有關影響因素的可能變化而調整“輸入參數”實行調節控制的一種方式,確保最后完成計劃。
重點:在事前的計劃與執行中有關影響因素的預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