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網校特別提供2020年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各章節知識點詳細考點,第一遍的復習,建議大家一定要好好吃透教材!同時,233網校推出了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備考干貨下載,內含歷年真題,公式大全,考點總結等等,現下載233網校APP即可快速領取!
2020年中級經濟師《金融》第一章: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
2020年中級經濟師金融知識點:金融衍生品市場及其工具
一、金融衍生品市場概述
(一)金融衍生品市場概念及特征
金融衍生品又稱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建立在基礎產品或基礎變量之上,其價格取決于基礎金融產品價格(或數值)變動的派生金融產品。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礎變量種類繁多,主要有利率、匯率、通貨膨脹率、價格指數、各類資產價格及信用等級等。金融衍生品在形式上表現為一系列的合約,合約中載明交易品種、價格、數量、交割時間及地點等。
金融衍生品的特征: (1) 跨期性。(2) 杠桿性。(3) 聯動性。(4) 高風險性。
(二)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交易機制
根據交易目的的不同,金融衍生品市場上的交易主體分為四類:套期保值者、投機者、套利者和經紀人。
(1)套期保值者:又稱風險對沖者,他們從事衍生品交易是為了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降低甚至消除風險。
(2)投機者:利不同市場上的定價差異,在多個市場進行交易,獲取利潤的投資者。
(3)套利者:利用不同市場的價格差異,同時在兩個及以上市場進行衍生品交易,以獲取無風險收益。
(4)經紀人:交易中介,促成交易、收取傭金。
二、主要的金融衍生品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金融衍生品有:金融遠期、金融期貨、金融期權、金融互換和信用衍生品等。
三、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
相對于其他種類的金融市場來說,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起步最晚,發展速度也較為緩慢。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開展金融期貨交易試點,金融衍生品開始在我國出現。
(1)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
1997年,我國的外匯衍生品市場出現,最初以銀行對客戶的遠期外匯產品為主。
2005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開放了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市場,此后又陸續推出了外匯掉期、外匯期權、貨幣掉期等業務。
2014年外匯掉期在整個人民幣外匯市場占比已經超過60%。
2015年2月16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標準化人民幣外匯掉期交易。
(2)我國利率衍生品市場
2005年以來,我國利率衍生品市場不斷發展,債券遠期、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在2005年6月、2006年2月和2007年9月相繼推出。
從期限結構看,人民幣利率互換,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最為活躍。
從參考利率來看,人民幣互換交易的浮動端參考利率主要包括7天回購定盤利率和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與之掛鉤的利率互換交易名義本金占比為85.9%和13.9%。(2017年變動新增)
(3)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2006年9月8目,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
2010年1月8日,國務院同意批準推出股指期貨品種,并于2月22日正式啟動開戶。2010年4月16日,推出了滬深300股指期貨。
2013年9月6日,國債期貨正式上市交易。目前已經推出的品種包括5年期和10年期國債期貨。
2015年1月9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展上證50ETF期權的交易試點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于2015年2月9日上市交易上證50ETF期權合約品種。
【例題·單選題】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中,以風險對沖為主要交易目的的市場參與者是( )。
【例題·單選題】我國在2013年推出的金融衍生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