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市場風險資本計量方法(★★★★★)
一、標準法
1.頭寸拆分在標準法下,金融產品被從現金流角度拆分并重新組合,形成了按多空頭、利率、期限、幣種等劃分的
多組現金流。這些現金流分別對應一個或多個風險類別屬性,根據資本計提比率計提資本。2.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資本計量需計算交易賬戶相關產品的利率風險一般風險和利率風險特定風險。
(1)利率風險一般風險
一般市場風險的資本要求包含以下三部分:每時段內加權多頭和空頭頭寸可相互對沖的部分所對應的垂直資本要求;不同時段間加權多頭和空頭頭寸可相互對沖的部分所對應的橫向資本要求;整個交易賬戶的加權凈多頭或凈空頭寸所對應的資本要求。
(2)利率風險特定風險
利率風險特定風險計提依據發行主體性質、評級、剩余期限等信息,確定資本計提風險權重。
3.股票風險
股票風險主要針對交易賬戶內的股票和股票衍生工具頭寸承擔的風險,涉及產品包括交易所上市或交易的股票、類似股票(而不是類似債券)進行交易的可轉換債券,或股票衍生工具。
4.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包括外匯(包括黃金)及外匯衍生金融工具頭寸的風險。匯率風險資本要求需覆蓋機構全口徑的外匯敞口,但可以剔除結構性匯率風險暴露。剔除結構性匯率風險暴露后,商業銀行需計量各幣種凈敞口,并使用“短邊法”計算凈風險暴露總額。
5.商品風險
商品指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的實物產品,同時也應包括商品衍生工具頭寸和資產負債表外頭寸。
6.期權風險
期權風險資本計提有兩種方法,一種為簡易法,另一種為高級法(得爾塔+,Delta—Plus)。7.市場風險加權資產匯總
市場風險資本要求一利率風險特定風險+利率風險一般風險+股票風險特定風險+股票風險一般風險+匯率風險+商品風險+期權風險資本要求簡單加總。
二、內部模型法
1.內部模型法定義市場風險內部模型法是指商業銀行基于內部模型體系開展市場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并將計
量結果應用于資本計量的全過程,包括市場風險組織治理架構、政策流程、計量方法、IT系統與數據等。
2.實施要素
(1)風險因素識別與構建
在市場風險內部模型法框架下,市場風險分為四大類,即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風險、商品風險,
同時對于交易賬戶利率相關產品和權益相關產品,進一步將發行人個體特定因素導致的不利價格變動風險界定為特定風險。
(2)特定風險
商業銀行除符合關于內部模型法最低定性和定量要求外,還應符合以下要求:
①可解釋交易組合的歷史價格變化。
②可反映集中度風險。
③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保持穩健。
④可反映與基礎工具相關的基準風險。
⑤可反映事件風險。
⑥已通過返回檢驗驗證。
(3)新增風險
新增風險是指由于發行人的突然事件導致單個債務證券或者權益證券價格與一般市場狀況相比產生劇烈變動的風險。
(4)返回檢驗
返回檢驗是指將市場風險內部模型法計量結果與損益進行比較,以檢驗計量方法或模型的準確性、可靠性,并據此對計量方法或模型進行調整和改進。
(5)壓力測試
市場風險壓力測試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結合,以定量為主的風險分析方法,通過測算面臨市場風險的投資組合在特定小概率事件等極端不利情況下可能發生的損失,分析這些損失對盈利能力和資本金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對所持投資組合的脆弱性作出評估和判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規避市場風險。
3.資本計量
(1)一般風險價值計量
(2)壓力風險價值計量
(3)資本計量公式
最低市場風險資本要求為一般風險價值及壓力風險價值之和,即:
三、經濟資本配置和經風險調整的績效評估
1.經濟資本配置
經濟資本配置通常采取自上而下法或自下而上法。
(1)自上而下法通常用于制定市場風險管理戰略規劃。
(2)自下而上法通常用于當期績效考核。
2.經風險調整的績效評估
RAROC=稅后凈利潤/經濟資本EVA=稅后凈利潤一資本成本一稅后凈利潤一經濟資本×資本預期收益率
=(RAROC一資本預期收益率)×經濟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