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貸款項目評估
1概述
1、貸款項目評估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基礎,以銀行的立場為出發點,以提高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為目的,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剔除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可能存在的將影響評估結果的各種非客觀因素,重新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和判斷,為銀行貸款決策提供依據。
2、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貸款項目評估,涉及的方面和采用的公式是相同的,區別表現在:發起主體不同、發生的時間不同、研究范圍與側重點不同、進行項目評估和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不同。
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評估
①項目所屬行業當前整體狀況分析,國內外情況對比,發展趨勢預測,項目所生產產品的生命周期分析。
②貸款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是否符合國家總體布局和地區經濟結構的需要。
③項目產品市場情況分析和項目產品的競爭力分析。國內外市場的供求現狀及未來情況預測,生產同類產品的廠家競爭情況及項目的競爭能力分析,項目產品銷售渠道分析。
4、項目建設配套條件評估:廠址選擇是否合理,所需土地征用落實情況;資源條件能否滿足項目需要,原輔材料、燃料供應是否有保障,是否經濟合理;配套水、電、氣、交通、運輸條件能否滿足項目需要;相關及配套項目是否同步建設;環保指標是否達到有關部門的要求,環境影響報告書是否已經由權威部門批準;項目所需資金的落實情況。
5、項目技術評估:所采用的設備能否與生產工藝、資源條件及項目單位的工人技術水平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相協調;引進設備的必要性,引進設備后對國外配件、維修材料、輔料的依賴程度和解決途徑;引進設備與國內設備是否相協調。
6、借款人的人員情況及管理水平:借款單位是否有健全的機構、完善的規章制度、團結的領導班子、勝任的企業負責人,職工的技術素質能否滿足項目的需要。
7、項目財務評估:項目財務評估包括項目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評估、項目基礎財務數據評估、項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償能力評估,以及不確定性評估(項目將面臨的風險及抗風險的能力)四個方面。
8、貸款擔保評估:對擔保方式、擔保能力、擔保資格及擔保法律文件的完善性進行評估。
9、銀行效益評估:包括盈利性效益評估、流動性效益評估和銀行效益動態分析三個方面。
10、銀行最關心的是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和項目的效益情況,并把貸款項目的還款能力作為評估重點。
11、銀行主要是由金融及財務方面的人員組成,應邀請有關專家和銀行工作人員一起組成項目評估小組,這將有利于提高銀行項目評估的質量。
2項目非財務分析
1、項目背景分析
①宏觀背景:項目建設是否符合國民經濟平衡發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和地區、部門發展規劃
②微觀背景:主要從項目發起人和項目本身著手,包括項目企業分析(企業的基礎、管理水平、財務狀況、經營狀況、信用度)、投資的理由(提出項目的理由及投資意向)、投資環境評估(工業建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等條件,資源、市場、社會協作條件,可供利用的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條件,自然條件,勞動力來源,其他推動或吸引投資者提出建設意向的背景材料等;以上的各項評價需先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然后選擇具體的評價方法,如等級尺度法、冷熱圖法、道氏評估法、抽樣評價法、相似度法等)。 來源233網校
2、市場需求預測分析
①主要相關因素:產品特征和消費條件、社會購買力與產品價格水平;
②市場需求預測的內容:包括估計潛在的市場需求總量、區域市場潛量、行業實際銷售額和公司的市場占有率;
★潛在的市場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行業營銷水平和一定的市場環境下,一個行業中所有企業可能達到的最大營銷量之和。計算公式為:
Q=npq(n指給定的條件下特定產品或市場上購買者數量,p為單位產品價格,q為購買者的平均購買量)
3、生產規模分析
①項目規模的主要制約因素: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戰略布局和有關政策;項目所處行業的技術經濟特點;生產技術和設備、設施狀況;資金和基本投入物;其他生產建設條件;
②項目規模評估的內容:若可行性研究報告對生產規模提出幾種不同方案,從中選擇最優方案,并判斷是否正確;若只提出一個可行性方案,則通過分析選擇,是肯定原來的方案還是提出更好的方案。
③項目規模評估的方法:效益成本評比法(盈虧平衡點比較法、凈現值比較法和最低成本分析法)、多因素評比法(決策樹分析法、數學規劃等)。
4、原輔料供給分析:沒有必要對項目所需的全部原輔料進行分析評估,而是應著重對幾種主要的或關鍵的原輔料的供給條件進行分析評價;主要包括分析和評價原輔料的質量是否符合生產工藝的要求、供應數量能否滿足項目的要求、價格、運費及其變動趨勢對項目產品成本的影響、存儲設施條件四個方面
5、技術及工藝流程分析
①產品技術方案分析:一方面要分析產品方案和市場需求狀況,另一方面要分析擬建項目的主要產品和副產品所采用的質量標準是否符合要求。
②工藝技術方案評估:是投資項目技術可行性分析的核心,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A、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性(新技術、新工藝須經過試驗階段)
B、工藝技術的原材料適應性
C、工藝技術方案是否能保證產品質量
D、產業基礎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協調性(須考慮產業上下游的技術承接能力、技術水平不能過高或過低)
E、工藝技術的經濟合理性(資本充足、勞動力稀缺的發達地區,應選擇自動化和機械化程度搞的高新技術方案)
F、技術來源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工藝方案是制造產品的技術保證,工藝技術營運成本包括原材料及能源消耗費、人員工資、維護運轉費、工藝設備及廠房折舊費)
G、工藝技術實施的可行性
H、工藝技術實施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③設備評估:設備的生產能力和工藝要求、選擇的設備具有較高的經濟性、設備的配套性、使用壽命和可維護性(對設備使用壽命的評估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物質壽命,技術壽命,經濟壽命,經濟壽命是指設備在經濟上的合理使用年限,它是由設備的使用費決定的)、可靠性。
④工程設計方案的評估:總平面布置方案分析——整體角度、主要工程設計方案分析——具體實施角度(即土建工程設計方案,包括:建筑工程方案分析——建筑面積、高度、結構,施工組織設計分析兩部分,施工組織設計分析又包括施工方案分析、施工進度分析、施工順序分析、建設材料供應計劃分析)。
6、項目環境條件分析:在進行項目環境條件的分析時,要把注意力放在較難掌握的不確定性因素和相關項目的分析上
①項目建設條件分析:擬建項目的建設條件包括項目自身的內部條件(擬建項目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條件)
A、財力資源分析;
B、廠址選擇條件分析(項目建設和生產條件的核心);
C、相關項目分析(分析項目建設方案是否同步);
D、交通運輸條件分析(運輸方式是否合理、運輸設備是否安全、運輸環節是否連續、運輸距離是否經濟);
E、環境保護方案分析(審查環境影響報告、審查治理方案、審查建設總投資與總設計、分析環境保護的經濟性)。
②項目生產條件分析:
A、資源條件分析(指狹義的資源,即項目所需的作為原材料和能源的資源資源);
B、原材料供應條件分析(原材料供應包括物料損耗量,需保證可靠的來源、質量和價格(彈性和互補));
C、燃料及動力供應條件分析(燃料、用水、用電、交通運輸和通信、外部協作配套條件和同步建設分析)。
7、項目組織與人力資源分析
①項目組織機構分析
A、項目實施機構的分析:機構的設置(出發點:有效率、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關鍵:具備管理項目的能力且可持續(建立規章制度))、設置人員配備和培訓新技術推廣使用機構、建立項目實施監督系統;
B、項目經營機構的分析
C、項目協作機構的分析:與項目有關的協作機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國家計劃部門和主管部門;二是地方政府機構;三是業務往來單位。
②人力資源分析
A、人力資源的選擇: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自然結構、文化結構、專業技能結構、業務或工種結構;
B、人力資源供求預測:包括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勞動力需求預測、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勞動力供給預測;
C、人力資源流動分析:以人力資源的流動來維持員工隊伍的新陳代謝,保持企業組織的效率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