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45】甲公司的基本生產車間領用專用工具一批,實際成本為100000元,采用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1)領用專用工具:
借: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10000
貸: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庫100000
(2)領用時攤銷其價值的一半:
借:制造費用50000
貸: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攤銷50000
(3)報廢時攤銷其價值的一半:
借:制造費用50000
貸: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攤銷50000
同時,
借: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攤銷10000
貸: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100000
【例題】基本生產車間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在報廢時,對其殘料價值的處理中正確的是()。
A.沖減當期的管理費用B.沖減當期的制造費用C.計入營業外收入D.沖減營業外支出
【答案】B
【解析】報廢低值易耗品的殘料價值應沖減當期有關成本費用。由于是基本生產車間使用的,所以沖減當期的制造費用。
五、委托加工物資
(一)委托加工物資成本的確定
(1)如果以計劃成本核算,在發出委托加工物資時,同時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收回委托加工物資時,應視同材料購入結轉采購形成的材料成本差異。
(2)應計入委托加工物資成本的稅金
(二)會計處理:
例2-49】甲公司委托丁公司加工商品一批(屬于應稅消費品)100000件,有關經濟業務如下:
(1)1月20日,發出材料一批,計劃成本為6000000元,材料成本差異率為-3%。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①發出委托加工材料時:
借:委托加工物資6000000
貸:原材料6000000
②結轉發出材料應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時:
借:材料成本差異180000
貸:委托加工物資180000
(2)2月20日,支付商品加工費120000元,支付應當交納的消費稅660000元,該商品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消費稅可抵扣,甲公司和丁公司均為一般納稅人,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委托加工物資120000
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660000
——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20400
貸:銀行存款800400
(3)3月4日,用銀行存款支付往返雜費10000元。
借:委托加工物資10000
貸:銀行存款10000
(4)3月5日,上述商品100000件(每件計劃成本為65元)加工完畢,公司已辦理驗收入庫手續。
借:庫存商品6500000
貸:委托加工物資5950000
商品進銷差價550000
【例題】委托加工物資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的,委托方應將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
【答案】×【解析】應在“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反映。
六、庫存商品
(一)庫存商品的內容
(二)庫存商品的核算
1.生產型企業
生產成本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
[例2-50]甲公司“商品入庫匯總表”記載,某月已驗收入庫Y產品1000臺,實際單位成本5000元,計5000000元;Z產品2000臺,實際單位成本1000元,計2000000元。甲公司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庫存商品——Y產品5000000
——Z產品200000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Y產品)5000000
——基本生產成本(Z產品)2000000
[例2-51]甲公司月末匯總的發出商品中,當月已實現銷售的Y產品有500臺,Z產品有1500臺。該月Y產品實際單位成本5000元,Z產品實際單位成本1000元。在結轉其銷售成本時,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4000000
貸:庫存商品——Y產品2500000
——Z產品1500000
2.商品流通企業發出存貨,通常采用毛利率法和售價金額核算法進行核算。
(1)毛利率法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凈額×毛利率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2)售價金額核算法
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
【例題1】某企業采用毛利率法計算發出存貨成本。該企業2007年1月份實際毛利率為30%,本年度2月1日的存貨成本為1200萬元,2月份購入存貨成本為2800萬元,銷售收入為3000萬元,銷售退回為300萬元。該企業2月末存貨成本為()萬元。
A.1300B.1900C.2110D.2200
【答案】C【解析】銷售毛利=(3000-300)×30%=810(萬元);2月末存貨成本=1200+2800-(3000-300-810)=2110(萬元)。
【例題2】某商業企業采用零售價法計算期末存貨成本。本月月初存貨成本為20000元,售價總額為30000元;本月購入存貨成本為100000元,相應的售價總額為12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為100000元。該企業本月銷售成本為()元。
A.96667B.80000C.40000D.33333
【答案】B【解析】本月銷售成本=100000×(20000+100000)÷(30000+120000)=80000(元)。
七、存貨清查
存貨清查發生盤盈和盤虧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核算,期末處理后該賬戶無余額。核算時分兩步:第一步,批準前調整為賬實相符;第二步,批準后結轉處理。
(一)存貨盤盈
(二)存貨盤虧
【例題3】某企業因火災原因盤虧一批材料16000元,該批材料的進項稅為2720元。收到各種賠款1500元,殘料入庫200元。報經批準后,應計入營業外支出賬戶的金額為()元。
A.17020B.18620C.14300D.14400
【答案】A【解析】應計入營業外支出賬戶的金額=16000+2720-1500-200=17020(元)。
八、存貨減值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和轉回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資產減值損失。如果減值因素已經消失,減值的金額應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予以恢復。
1.減值的原則(期末計量的原則)
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
2.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持有以備出售的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預計銷售稅費
生產加工的材料的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生產成產品的售價)-加工費用-預計銷售稅費
3.計提和轉回
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減值計提跌價準備
計提金額=(成本-可變現凈值)-已提的跌價準備貸方余額
(二)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設置“存貨跌價準備”科目核算,跌價損失計入“資產減值損失”。
【例題】
1.[例2-58]2007年12月31日,甲以司×材料的賬面金額為100000元,由于市場價格下跌,預計可變現凈值為80000元,由此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20000元。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2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20000
假設2008年6月30日,×材料的賬面金額為100000元,由于市場價格有所上升,使得×材料的預計可變現凈值為95000元,應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為15000元。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存貨跌價準備15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