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存貨
一、存貨概述
(一)存貨的概念
(二)存貨實際成本的確定
存貨應當以其實際成本入賬。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貨的采購成本一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直接歸屬于存貨采購的費用。其中,采購價格是指企業購入的材料或商品的發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其他稅金是指企業購買、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貨發生的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其他可直接歸屬于存貨采購的費用是指采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直接歸屬于存貨采購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2.存貨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貨的加工過程中發生的追加費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
3.存貨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企業設計產品發生的設計費用通常應計入當期損益,但是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可直接確定的設計費用應計入存貨的
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再進行分攤,對于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主營業務成本,對于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如果金額較小也可以直接計入當期的銷售費用。
存貨的來源不同,其實際成本的構成內容也不同。具體的說:
(1)購入的存貨,按買價加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和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金以及其他費用,作為實際成本。
比如:買10噸商品,運輸途中有0.2噸的合理損耗,這10噸是1萬元,驗收入庫時9.8噸,0.2噸就是合理損耗。若入庫是10噸,那么單價為1千元,入庫是9.8噸,單價就是一千多。
(2)自制的存貨,按制造過程中的各項實際支出,作為實際成本。
自制的存貨,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裝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庫存商品等。
(3)委托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以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費、運輸費、裝卸費和保險費等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金,作為實際成本。
應注意: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2)企業在存貨采購入庫后發生的倉儲費用,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3)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例題1】A企業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企業。A企業購入甲材料600公斤,每公斤含稅單價為50元,發生運雜費2000元,運輸途中發生合理損耗10公斤,入庫前發生挑選整理費用200元。該批甲材料的入賬價值為()元。
A.30000B.32000C.32200D.32700
【答案】C【解析】甲材料的入賬價值=600×50+2000+200=32200(元)。
【例題2】下列各項,應計入企業外購存貨入賬價值的有()。
A.存貨的購買價格B.運輸途中的保險費C.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D.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答案】ABCD【解析】對于企業來講,購入的存貨,按買價加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和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金以及其他費用作為實際成本。
【例題3】某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本期購入一批商品,進貨價格為100萬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7萬元。所購商品到達后驗收發現商品短缺30%,其中合理損失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該商品應計入存貨的實際成本為()萬元。
A.117B.100C.75D.70
【答案】C【解析】應計入存貨的實際成本=100-100×25%=75(萬元)。
(三)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
存貨發出既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核算,又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核算。如果采用實際成本法則在存貨發出時,必然要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中作出選擇。如果按照計劃成本進行存貨核算,則要對存貨的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進行單獨核算,最終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下面先就實際成本法說明存貨發出的計價。
1.個別計價法
2.先進先出法
在物價上漲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利潤偏高。
3.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單價=實際成本/存貨數量;發出存貨實際成本=發出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4.移動平均法
【例題4】某企業月初庫存材料60件,每件為1000元,月中又購進兩批,一次200件,每件950元,另一次100件,每件1046元,則月末該材料的加權平均單價為()元。
A.980B.985C.990D.1182
【答案】B【解析】加權平均單價=(60×1000+200×950+100×1046)÷(60+200+100)=985(元)。
【例題5】某企業采用移動平均法計算發出材料的成本。2006年3月1日結存A材料200噸,每噸實際成本為2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別購進A材料300噸和400噸,每噸實際成本分別為180元和220元;3月10日和3月27分別發出A材料400噸和350噸。A材料月末賬面余額為()元。
A.30000B.30333C.32040D.33000
【答案】C【解析】3月4日結存材料單價=(40000+54000)/500=188(元);3月17日結存材料單價=(18800+88000)/500=213.6(元);則A材料月末賬面余額=150×213.6=32040(元)。
【例題6】甲公司按先進先出法計算材料的發出成本。2005年4月1日結存A材料10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00元。本月發生如下有關業務:
(1)4日,購入A材料5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05元,材料已驗收入庫。
(2)6日,發出A材料800公斤。
(3)8日,購入A材料7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98元,材料已驗收入庫。
(4)14日,發出A材料1300公斤。
(5)22日,購入A材料8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10元,材料已驗收入庫。
(6)28日,發出A材料300公斤。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計算A材料下列成本:
(1)6日發出的成本;
(2)14日發出的成本;
(3)28日發出的成本;
(4)期末結存的成本。
【答案】
(1)6日發出存貨的成本=800×100=80000(元)
(2)14日發出存貨的成本=200×100+500×105+600×98=131300(元)
(3)28日發出存貨的成本=100×98+200×110=31800(元)
(4)期末結存的成本=(1000+500-800+700-1300+800-300)×110=66000(元)
二、原材料
(一)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
1.設置的科目:原材料、在途物資
【例題】教材P86—89
(1)貨款已經支付或開出,承兌商業匯票,同時材料已驗收入庫。(單貨同時到)
【例2-20】甲公司購入C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貨款為500000元,增值稅額85000元,另對方代墊包裝費1000元,全部款項已用轉賬支票付訖,材料已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C材料50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85000
貸:銀行存款586000
本例屬于發票賬單與材料同時到達的采購業務,企業材料已驗收入庫,因此應通過“原材料”科目核算,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
【例2-21】甲公司持銀行匯票1874000元購入D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貨款為1600000元,增值稅額272000元,對方代墊包裝費2000元,材料已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D材料1602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272000
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1874000
【例2-22】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結算方式購入E材料一批,貨款40000元,增值稅6800元,對方代墊包裝費5000元,款項在承付期內以銀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E材料45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6800
貸:銀行存款51800
(2)貨款已經支付或已開出、承兌商業匯票,材料尚未到達或尚未驗收入庫。(單到貨未到)
【例2-23】甲公司采用匯兌結算方式購入F材料一批,發票及賬單已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貨款為20000元,增值稅額3400元。支付保險費1000元,材料尚未到達。
借:在途物資2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400
貸:銀行存款24400
【例2-24】承【例2-23】,上述購入的F材料已收到,并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24400
貸:在途物資24400
(3)貨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經驗收入庫。(貨到單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