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勞動關系管理
為了幫助考生復習2013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提高沖刺階段的應試能力,小編特為您搜集整理了2013年5月人力資源管理師章節考點預測,同時233網校提供了2013年人力資源考試精講班、VIP班、沖刺班等課程免費試聽 點擊進入>>。希望對您的復習有所幫助!
1、勞動關系通常是指用人單位(雇主)與勞動者(雇員)之間在運用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關系。
2、勞動法律關系的特征:內容是權利和義務、雙務關系、具有國家強制性
3、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雇主與雇員,勞動者與用人單位。
4、物質利益原則的內容:激勵機制、平衡機制、調節機制、約束機制。
5、體現中國特色的勞動關系:
①國有企業的勞動關系仍然占重要地位,在肯定利益差別的前提下,堅持利益一致的價值取向
②勞動關系的轉型具有過度性,體制轉換,利益主體的分化和獨立需要一個過程,工會職能的轉變
③集體注意的觀念、和諧的文化傳統與西方國家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的文化傳統有巨大的差別。
6、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務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
7、集體合同:是集體協商雙方代表根據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保險福利等事項,在平等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的書面協議。
8、集體協商比個別協商重要的原因:
①由于企業內的分工、協作和資本使用的統一性和社會性,使得企業中很多事務屬于“公共事務”
②工作于企業組織內的雇員個人,由于其勞動力的本質特征以及勞動力市場的狀況不可能與雇主保持力量上的均衡。
9、勞動爭議處理制度中調解的基本特點:①群眾性 ②自治性 ③非強制性
10、集體合同的特征:集體合同是規定勞動關系的協議、工會或勞動者代表職工一方與企業簽訂、集體合同定期的書面合同,其生效需經特定程序。
△ 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簡答)
集體合同 勞動合同
主體不同 當事人一方是企業,另一方是工會組織 當事人是企業和勞動者個人
內容不同 全體勞動者共同權利和義務 只涉及單個勞動者的權利義務
功能不同 規定企業的一般勞動條件 確立勞動者和企業的勞動關系
法律效力不同 法律效力高于勞動合同 低于集體合同標準的法律一律無效
11、訂立集體合同應遵循的原則:
①內容合法 ②相互尊重,平等協商 ③誠實守信,公平合作 ④兼顧雙方合法權益 ⑤不得采取過激行為。
12、集體合同的形式分為:主件(綜合性集體合同)和附件(專項集體合同)。期限為1—3年。
13、集體合同的內容包括:①勞動條件標準部分(勞動合同內容的基礎)②一般性規定(規定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履行的有關規則)③過度性規定(集體合同的監督、檢查、爭議處理、違約責任等)④其他規定(此條款通常為勞動條件標準部的補充條款。
14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審核:由企業一方將簽字的集體合同文本及說明材料一式三份,在集體合同簽訂后的10天內報送縣級以上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審查。
說明材料應包括:企業的營業執照、工會的社團法人證明材料、雙方代表的身份證(均為復印件)、委托授權書、職工代表的勞動合同書、相關審議會議通過的集體合同的決議、集體合同條款的必要說明等。
15、集體合同審核期限和生效:勞動行政部門在收到集體合同后的15天內將審核意見書送達,審核意見書的確認日期為生效日期。15日內未提出異議,即行生效。經審核認定存在無效條款的,簽約雙方應對其進行修改,并在15日內重新報送審核。
16、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則的特點:制定主體的特定性、企業和勞動者共同的行為規范、企業經營權與職工民主管理權相結合的產物。
17、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則的內容: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勞動紀律、勞動定員定額規則、勞動崗位規范制定規則、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其他制度。
18、職工代表大會:由企業職工經過民主選舉產生的職工代表組成的,代表全體職工實行民主管理權利的機構。
19、職工代表大會的職權:①審議建議權 ②審議通過權 ③審議決定權 ④評議監督權 ⑤推薦選舉權
20、平等協商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的區別:
主體不同、目的不同、程序不同、內容不同、法律效力不同、法律依據不同。
21、信息溝通制度:一、縱向信息溝通 ①下向溝通 ②上向溝通;二、橫向信息溝通;三、建立標準信息載體 ①制定標準勞動管理表單 ②匯總報表 ③正式通報、組織刊物 ④例會制度
22、例會制度:直接以口頭語言的形式,綜合上向溝通、下向溝通、橫向溝通三種信息溝通方式,具體形式可以是會議、召見、詢問、指示、討論等多種。
△ 員工滿意度調查的程序(方案設計)
確定調查對象、確定滿意度調查指向、確定調查方法、確定調查組織、調查結果分析
△ 解決勞動關系中信息溝通障礙的方法和步驟(簡答)
一、降低溝通障礙和干擾 二、借助專家、相關團體實現溝通
23、標準工作時間:每日8小時,每周40小時,月標準工作時間為20。92天,折每月167。4小時。
24、不定時工作時間:沒有固定工作時間的工時制度。
25、限制延長工作時間的措施:條件限制、時間限制、支付延長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人員限制
26、最低工資:是國家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規定的,勞動者在法定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所在單位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27、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應考慮的因素:
①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②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③勞動生產率 ④就業狀況 ⑤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28、工資支付的一般規則:①貨幣支付 ②直接支付 ③按時支付 ④全額支付
29、最低工資的給付: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法律、法規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
30、職業安全衛生保護費用分類:
①勞動安全衛生保護設施建設費用 ②勞動安全衛生保護設施更新改造費用
③個人勞動安全衛生防護用品費用 ④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培訓經費 ⑤健康檢查和職業病防治費用
⑥有毒有害作業場所定期檢測費用 ⑦工傷保險費用 ⑧工傷認定、評殘費用等。
編輯推薦:2013年人力資源二級考試備考專題
2013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基礎知識》精要匯總
2013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章節復習同步測試
2012年11月人力資源考試真題: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