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勞動法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含義和特征]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一些社會關系時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即必須遵循的基本規范和指導思想。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直接決定了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性質,是勞動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體現。勞動法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國家對勞動關系的本質的認識,體現了統治階級對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矛盾、差異甚或利益沖突的基本態度?;驹瓌t的內容與性質直接決定了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內容與性質。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以下特點:第一,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勞動法律部門中具有指導性、綱領性的法律規范;第二,不同的法律部門有著不同的基本原則;第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著高度的穩定性;第四,基本原則具有高度的權威性
【保障勞動者勞動權的原則】
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是勞動法的首要原則。
勞動權包括平等的勞動就業權、自由擇業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動保護權、職業培訓權等。
勞動權亦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平等的就業權和自由擇業權是勞動權的核心。
勞動權受到國家的保障,這種勞動權保障具體地體現為基本保護、全面保護和優先保護等方面。
勞動關系民主化原則
政府制定或調整重大勞動關系標準應當貫徹“三方原則”,即政府、工會和企業家協會(雇主協會)共同參與決定或聽取工會和企業家協會(雇主協會)的意見。
物質幫助權原則
物質幫助權是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就業機會時有從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根據解釋主體的不同,正式解釋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
所謂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法律規范在調整勞動關系過程中所形的勞動者(雇員)與用人單位(雇主)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雇員與雇主在實現現實的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勞動關系轉變為勞動法律關系的條件有二:其一,存在現實的勞動關系;其二,存在著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范。
[勞動法律關系的種類]
1.勞動合同關系。
2.勞動行政法律關系。
3.勞動服務法律關系。
勞動法律關系為雙務關系,當事人互為權利義務主體,即一方的義務為另一方的權利。
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主體權利義務所指向的事物,即勞動法律關系 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包括體現一定的行政管理和物質利益性質的事物,如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等事物。
依據勞動法律事實是否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法律事實可以分為兩類。
1.勞動法律行為。
2.勞動法律事件。
編輯推薦:2013人力資源管理師《勞動關系管理》必背習題
2013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章節復習同步測試
2012年11月人力資源考試真題: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匯總
課程輔導:為方便廣大學員充分備考,233網?!?A target=_blank>2013年人力資源管理師HD高清課件”開始招生,輔導課程:VIP班,套餐班,精講班,預測班,應用技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