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經濟(一級建造師)精講班第36講講義
1Z104014~1Z104016
1Z104014 了解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運用政府支出和稅收來調整經濟。一國政府可以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來剌激經濟的增長 , 也可以實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以抑制經濟的過熱發展。
一、財政制度與自動穩定器
稅收是財政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政府稅收包括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和其他稅收。公債也是政府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
財政支出是指整個國家中各級政府支出的總和 , 包括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兩類。
政府購買是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 , 如購買軍需品、機關辦公用品 , 支付政府雇員報酬 , 公共項目 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屬于政府購買。
政府轉移支付是政府在社會福利保險、貧困救濟和各 種補貼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的財政收入大于財政支出的余額形成了財政的預算盈余 , 而政府財政收入低于財政支出的差額則構成了財政的預算赤字。
二、財政政策的運用
( 一 ) 擴張性財政政策
在經濟蕭條時期 , 總需求小于總供給 , 經濟中存在失業 , 政府就要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總需求 , 以實現充分就業。擴張性財政政策措施包括 :
1. 降低稅收。
2. 增加政府的轉移支付。
3. 增加政府支出。
( 二 ) 緊縮性財政政策
在經濟繁榮時期 , 總需求大于總供給 , 經濟中存在通貨膨脹 , 政府則要通過緊縮性的財政政策來壓抑總需求 , 以實現物價穩定。緊縮性財政政策包括 :
1. 加大稅收。
2. 減少政府的轉移支付。
3. 減少政府支出。
三、赤字財政與功能財政
( 一 ) 赤字財政
實行赤字財政的理論依據是 : 財政政策應該為實現充分就業服務
政府實行赤字財政政策是通過發行公債來進行的。
( 二 ) 功能財政
功能財政的基本思想是不以財政預算收支平衡的觀點來對待預算赤字和預算盈余 , 而從反經濟周期的需要來利用預算赤字和預算盈余。
當國民收入低于充分就業的收入水平時 , 即使 出現財政赤字 , 政府也應該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反之 , 即使出現預算盈余 , 政府也應該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功能財政思想否定了原有的年度預算收支平衡觀點 , 但并不主張赤字預算 , 而是主張在一個經濟周期內實現收支平衡,進而達到無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
1Z104015 了解供給管理政策
供給管理政策包括: 收入政策、指數化政策、人力資本政策和經濟增長政策等。
一、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目的是既防止失業又遏制通貨膨脹 , 是通過控制工資與物價來制止通貨膨脹的政策 , 因為控制的重點是工資 , 故被稱為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一般有四種形式。
( 一 ) 工資與物價指導線
( 二 ) 對特定工資或物價進行 " 權威性勸說 " 或施加政府壓力
( 三 ) 補償和稅收剌激計劃
( 四 ) 工資物價凍結
二、指數化政策
指數化政策是為了對付通貨膨脹的政策。
它的具體做法是,定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收人的名義價值,以使其實際價值保持不變。主要的指數化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 一 ) 工資指數化
是指接通貨膨脹率指數來調整名義工資 , 以保持實際工資水平不變。
( 二 ) 稅收指數化
是指按通貨膨脹率指數來調整起征點與稅率等級。
( 三 ) 利率指數化
是指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名義利率 , 以保持實際利率不變。
三、人力政策
人力政策是一種旨在改善勞動市場 結構 , 以減少失業的政策 , 又稱就業政策。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一 ) 人力資本投資
( 二 ) 完善勞動市場
( 三 ) 協助工人進行流動
( 四 ) 降低最低工資標準
四、經濟增長政策
( 一 ) 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
( 二 ) 資本積累
( 三 ) 技術進步
( 四 ) 計劃化與平衡增長
1Z104016 了解外匯管理
一、外匯和匯率
外匯是指外國貨幣,或者對外國貨幣的索取權。
匯率是在各國貨幣的兌換中,以一國貨幣單位表示的另一國貨幣單位的價格。或者說,是兩種貨幣的相對價格。 匯率有兩種標價法。一種稱為直接標價法 , 另一種稱為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用本國貨幣單位來表示外國貨幣的價格。
間接標價法是用外國貨幣單位來表示的本國貨幣的價格
現在的外匯市場一般用直接標價法 , 我國所用的也是直接標價法。
二、匯率的決定因素
( 一 ) 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順差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引起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逆差引起該國對外匯需求增加,從而引起匯率下降。
( 二 )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通常會削弱一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導致進口增長,引起對外匯需求增加,使得匯率下降。(三) 利率
利率上升使資本流人 , 匯率升值;利率下降 , 使資本流出 , 匯率貶值。
( 四 ) 經濟增長率
如果出口不變或增長較慢 , 經濟增長所引起的進口增加 , 會使國際收支惡化 , 匯率貶值。如果經濟是出口導向型的 , 經濟增長帶動出 口增加 , 就會使國際收支改善 , 匯率升值。而且 , 經濟增長也有利于使其貨幣升值 , 從而 匯率升值。
影響匯率的因素還包括財政赤字、外匯儲備、國際間的外匯投機活動、政治性因素等。
二、匯率制度
( 一 ) 固定匯率制
一般認為 , 實行固定匯 率有利于一國經濟的穩定 , 也有利于維護國際金融體系與國際經濟交往的穩定 , 減少國際 貿易與國際投資的風險。但是實行固定匯率要求一國的中央銀行有足夠的外匯或黃金儲備。如果不具備這一條件 , 必然會出現外匯黑市 , 黑市的匯率要遠遠高于官方匯率 , 這樣 反而會不利于經濟發展與外匯管理。
另外 , 固定匯率最致命的缺陷是與貨幣政策的矛盾 , 也就是著名的不可能三角一一固定匯率、開放的貿易環境、獨立的貨幣政策不可能共存。
( 二 ) 浮動匯率制
一般認為 ,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可以較好地保證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 并幫助減緩外部的沖擊;浮動匯率制度下政府干預減少 , 匯率將由市場決定 , 因而匯率決定更具有透明性;并且浮 動匯率制度下 , 政府也不需要維持巨額的外匯儲備。
但是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往往會 出現大幅過度波動 , 這將不利于貿易和投資進行;同時 , 由于匯率自由浮動 , 人們就可能 進行投機活動 , 這將進一步加劇匯率的波動。
( 三 )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在這種匯率制度下 , 政府既允許本國貨幣的匯率有一定的靈活性 , 允許匯率在相當幅度內 波動 , 又在外匯市場過分混亂或匯率變動幅度過大時加以干預 , 使匯率波動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四、匯率政策
理論上說 , 一國的匯率政策目標既可以是維持經濟增長 , 也可以是充分就業 , 或者是維持幣值 穩定 ( 控制通貨膨脹 ) .或者是以上幾種目標的組合。
(一) 匯率貶值政策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 貶值可以提高進口品的相對價格 , 降低出口品的相對價格,從而增加出口、減少進口 , 既增加了國內就業 , 又有利于減少國際收支赤字。
貶值對經濟的影響是不利而后才有利。這是因為匯率貶值后, 絕大部分貿易按原來簽訂的合同交易,在接新匯率結算時,會使以本幣計算的出口商品收匯減少,而以外匯支付的進口商品的數額卻不變 , 于是就在短期內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只有經過一段時期后,隨著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對經濟才會產生有利的影響。
( 二 ) 匯率管制政策
在浮動匯率之下 , 政府也要運用買賣外匯的方法對匯率進行干預 , 以避免匯率的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