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對實施工程量清單報價的計價辦法,有了比較清晰的思路。但是,如何實現對工程成本價格的有效管理,是實施工程量清單報價方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工程成本價格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價值運動過程,不僅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市場監管制度,加強配套市場體系建設,僅從工程造價專業的角度來說,也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強和完善。
一、建立企業財務狀況和工程施工成本申報制度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業主有必要及時掌握承包商的財務狀況,掌握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成本水平及控制能力。今后,在放開外資、國內私人投資建設工程的同時,對政府和國有企事業投資建設的工程,對關系公共利益的工程,要加強承包商的分級分類管理。不同建設規模和技術難度的工程,允許相應資質等級的承包商參加投標。同時,對不同資質等級的承包商,要求其定期報送不同時間段的企業財務報表。這些承包商的企業財務報表,還必須經過有資格的審計機構審核確認。財務狀況達不到規定要求的承包商,不能進入政府工程的承包商名單。
為了全面掌握承包商的財務狀況,在工程招標時,對承包商提交的所有未完工程清單應嚴格審查,不論是總承包商還是分包商,不論是政府工程還是其他業主的工程。每個未完工程的價值、后續資金的需求量和剩余工期,工程質量和工程組織管理情況,均應提交有董事會簽發并對此負責的聲明書,并且要有全面、翔實、可靠的證明材料,進行必要的個案抽查。
一般來說,要了解承包商類似工程的施工成本水平,及其當前的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僅僅靠企業的財務報表是不夠的。在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特別是施工工程量清單招標的起步階段,針對市場機制不健全、經濟持續不規范的現實情況,建立工程施工成本定期審報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工程施工成本報表與同一時間段的企業財務報表,對照起來可以相互印證,一方面,使我們對企業的財務與成本了解的更真實、更全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考察工程施工成本的形成狀況,為合理制定施工招標標底,恰當地評價承包商的投標報價提供依據。同時,及時分析工程施工成本報表,還有利于在建工程的實時監管。
二、完善建筑市場及相關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各種建筑材料采購供應方式,而且正在迅速改變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和全行業的企業構成,正在迅速改變工程施工的組織體制,正在迅速改變各種施工機械、工具材料和半成品的購置、保管以及成本核算形式。工程成本價格是由各種生產要素價格、相關工程費用組成的。當前,在進一步發展、完善建筑市場及相關市場體系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讓構成工程成本的基礎價格透明化、合理化。
目前,在不少的地區,工程分包、勞務分包基本上處于自發的、無序的狀態。分包企業素質參差不齊,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企業相互之間無序競爭等等,存在著許多弊端。由于沒有建立多層次的建筑市場體系,就不能順利進行建筑業的行業結構調整,也無法確切地、全面地掌握構成工程成本的基礎價格,更不可能有效地把握工程成本價格的真實性、合理性。2001年4月18日,建設部頒布了《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把建筑施工企業劃分為總承包企業、專業施工企業和勞務企業,進行分級分類管理。這個規定順應了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改革的需要,為我們進一步規范工程分包、勞務分包行為,發展和完善工程分包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提供了法規依據。工程分包市場的建立和發展,要與工程總承包市場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整的市場體系。通過交易行為的公開透明,促進交易價格的公開透明,為發揮工程造價管理的職能作用,引導和規范工程造價合理形成創造條件。
施工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舊制度,限制了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施工機械設備和施工周轉材料租賃業務,成了生產要素市場中目前發展相對滯后的一部分。隨著新規定的出臺,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和行業構成,將會向集約化、多層化、專業化的方向加快變革,也將給施工機械設備和施工周轉材料租賃開辟廣闊的市場。在推進生產要素市場建設中,重點要加強引導、推進有形市場建設。在推動施工機械設備和施工周轉材料租賃業務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有效地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工程半成品生產的社會化工程,發展狀況比較起來相對快一些,但在相應的管理上還有待加強。一但這方面的管理跟上來,其生產的集約程度、產品的質量水平和在工程中所占的比重,都將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而納入有形市場進行交易,則是加強這方面管理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