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虧平衡分析
1.根據固定費用與產量(或工程量)的關系可以將技術方案總成本費用分解為可變成本、固定成本、半可變(或半固定)成本。
⑴、固定成本:在一定的產量范圍內不受產品產量影響的成本,即不隨產品產量的增減發生變化的各項成本費用
如工資及福利費(計件工資除外)、折舊費、修理費、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攤銷費、其他費用、利息費用等
⑵、可變成本(變動成本):是隨產品產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化的各項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動力費、包裝費和計件工資等
⑶、半可變(或半固定)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間,隨產量增長而增長,但不成正比例變化的成本,如消耗性材料費用、工模具費及運輸費等。為簡化計算,一般也將其作為固定成本
⑷、長期借款利息應視為固定成本;流動資金借款和短期借款利息可能部分與產品產量相關,其利息可是為半可變(或半固定)成本。
2.量本利模型公式:
利潤=總銷量-總成本(可變成本+固定成本)
B-利潤,P-單價,Q-產量,Cu-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Tu-單位產品營業稅金及附加,Cf-固定成本;
計算盈虧平衡點,用產銷量和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 (盈虧點產銷量/設計能力)
計算盈虧平衡點,用產銷量和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盈虧點產銷量/設計能力)
線性盈虧平衡分析4個的假設條件:
① 生產量等于銷售量;
② 產銷量變化,單位可變成本不變,總生產成本是產銷量的線性函數;
③ 產銷量變化,銷售單價不變,銷售收入是產銷量的線性函數;
④ 只生產單一產品;或者生產多種產品, 但可以換算為單一產品計算,不同產品的生產負荷率的變化應保持一致。
基本的量本利圖
1.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是盈虧平衡點(BEP),也叫保本點。
2.盈虧平衡點越低,抗風險能力越強
3.盈虧平衡點反映了技術方案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抗分析能力。盈虧平衡點越低,達到此點的盈虧平衡產銷量就越少,技術方案投產后盈利的可能性越大,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越強,抗風險能力也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