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配電電纜設計選擇載流量截面、投資費用與選擇方案等方面均進行了有關經濟技術的分析,提出了可行的補償年限法,在經濟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關鍵詞:配電電纜選擇 投資與償還 節電
配電電纜選擇時,通常是根據敷設條件確定電纜型號,而后根據常用數據選出適合其載流量要求并滿足電壓損失及熱穩定要求的電纜截面。用這種方法選出的截面,技術上是可靠的,工程投資也最低。但是,這種選擇結果是否合理呢?我們知道,配電線路存在著電阻,它所消耗浪費的電能是不可忽視的。為了節約電能,減少電路電能損耗,可以考慮適當加大線路截面,而加大截面勢必造成工程初投資的提高。本文將利用補償年限回收方法對這個問題加以討論,通過定量分析計算即經濟技術比較來尋求具有最佳經濟效益的選擇方案。
1.經濟技術分析的方法
對工程經濟效益的分析方法通常有:
(1)補償年限法;
(2)年總費用法;
(3)財務報表法等。
償還年限法是直接比較兩個技術上可行的方案在投資和年運行費上的差值,并算出投資高的方案在多長時間內可以通過其年運行費的節省,將多支出的投資收回來,其目的是找出最佳方案。
如方案Ⅰ的投資F1低于方案Ⅱ的投資F2,而方案Ⅰ的年運行費Y1高于方案Ⅱ的年運行費Y2.這時應正確權衡投資和年運行費兩個方面的因素,即應計算選擇投資高的方案償還年限N.
N=(年)
如果年值較小:如只二、三年,則顯然初投資高的方案經濟。若N值較大,如十年左右,即償還年太長,投資長期積壓,初投資高的方案就不經濟了。因此,償還年限法的關鍵在于合理的確定標準償還年限NH.我國的電力設計通常取5~6年。在方案比較時,把計算的償還年限N與標準償還年限NH作比較,若N=NH,則認為兩個方案均可;若N<NH,則認為投資高的方案優于投資低的方案,若N>NH,則相反。
2利用補償年限法選擇電纜截面
本節以380V動力配電電纜為例,取下列幾種典型情況進行計算。
設回路負荷P1、P2、P3、P4其線路長度均為100m,計算電充(即線路長期通過的最大負荷電流)分別為7.5A、50A、100A、150A、210A,根據敷設要求,可選用VLV或VV型電力電纜直接埋地敷設。
第一步:查閱相關資料,按常規方法,即按發熱條件選擇電纜截面,并校驗電壓損失,其初選結果如表1所示。
在這里,為了簡化計算,取負荷功率因數0.8,實際上一般情況下應好0.7,V用電設備組的cosΦ值都低于0.8.所以,實際的電壓損失與計算值各有不同,但基本不影響對于截面的選擇。
上面電纜截面是按發熱條件選取的,所選截面均滿足電壓損失小于5%的要求。這種選擇方案自然是技術上可靠,節省有色金屬,初投資最低的。但是,因截面小而電阻較大,投入運行后,線路電阻年浪費電能較多,即年運行費用較高。那么,適當地增大截面是否可行,加大幾級截面才是最為經濟合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