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管道這一部分早先是以選擇題為主要考核形式,近年來無論是一級還是二級《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科目真題中案例分析題分值明顯提升。該條目的內容涉及多種安裝工藝、功能性試驗等,需要記憶點比較多,還需靜下心來多學多看,筆者對相關內容進行提煉匯總,共有18個小問。
具體內容如下:
1、供熱管道按熱媒種類如何分類?
(1)蒸汽熱網:可分為高壓、中壓、低壓蒸汽熱網。
(2)熱水熱網:高溫熱水熱網t>100℃;低溫熱水熱網t≤100℃。【2020修訂】
2、供熱管網按所處位置如何進行分類?
(1)一級管網(一次熱網):在設置一級換熱站的供熱系統中,從熱源至換熱站的供熱管網。
(2)二級管網(二次熱網):在設置一級換熱站的供熱系統中,從換熱站至熱用戶的供熱管網。
3、基坑開挖完畢后,有較長的停歇時間可采取怎樣的措施防凍?
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必須防止基礎下的基土遭受凍結。如基坑(槽)開挖完畢后,有較長的停歇時間,應在基底高程以上預留適當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溫材料覆蓋,地基不得受凍。
4、簡述供熱管道安裝的順序?
管道安裝順序:一般情況下,應先安裝主線,再安裝檢查室,最后安裝支線。
5、供熱管道焊接安裝,對縱向焊縫、兩相鄰環形焊縫有何具體要求?
鋼管對口時,縱向焊縫之間應相互錯開100mm弧長以上,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縫。
管道兩相鄰環形焊縫中心之間的距離應大于鋼管外徑,且不得小于150mm。
6、供熱管道焊接安裝,壁厚不等的管口對接,應符合哪些規定?
(1)外徑相等或內徑相等,薄件厚度小于或等于4mm且厚度差大于3mm,以及薄件厚度大于4mm且厚度差大于薄件厚度的30%或超過5mm時,應將厚件削薄。
(2)內徑外徑均不等,單側厚度差超過上款所列數值時,應將管壁厚度大的一端削薄,削薄后的接口處厚度應均勻。
7、供熱管道焊接安裝,不合格焊縫的返修應符合哪些規定?
(1)對需要焊接返修的焊縫,應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編制焊接返修工藝文件。
(2)返修前應將缺陷清除干凈,必要時可采用無損檢測方法確認
(3)補焊部位的坡口形狀和尺寸應防止產生焊接缺陷和便于焊接操作。
(4)當需預熱時,預熱溫度應比原焊縫適當提高。
(5)焊縫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數不得超過兩次。
8、直埋保溫管安裝,接頭外護層氣密性檢驗的合格標準?
接頭外護層安裝完成后,必須全部進行氣密性檢驗并應合格。氣密性檢驗的壓力為0.02MPa,保壓時間不應少于2min,壓力穩定后用肥皂水仔細檢查密封處,無氣泡為合格。
9、供熱管網附件安裝常用的支架有哪幾種?作用分別是什么?
常用的支架有:固定支架、滑動支架、導向支架、彈簧支架。
固定支架:使管道在該點無任何方向位移,保護彎頭、三通支管不被過大的應力所破壞,保證補償器正常工作。
滑動支架:管道在該處允許有較小的軸向自由伸縮。
導向支架:只允許管道沿自身軸向自由移動。
彈簧支架:主要是減震,提高管道的使用壽命。
10、直埋供熱管道固定墩一般結構形式有哪幾種?
固定墩結構形式一般為矩形、倒“T”形、單井、雙井、翅形和板凳形。
11、供熱管網中常用的補償器形式主要有哪幾種?
主要有自然補償器、波紋管補償器、球形補償器、套筒式補償器、方形補償器等。
12、簡述自然補償器的特點?
利用管道自身的彎頭來進行補償,是最簡單經濟的補償,在設計中首先采用。但一般補償量較小,且管道變形時產生橫向位移。
13、簡述波紋管補償器的特點?
補償量大,品種多,規格全,安裝與檢修都較方便,被廣泛使用。但其內壓軸向推力大,價格較貴,且對其防失穩有嚴格的要求。
14、簡述球形補償器的特點?
補償能力大,空間小,局部阻力小,投資少,安裝方便,適合在長距離架空管上安裝。但熱媒易泄漏。
15、換熱站設施安裝,土建與工藝之間的如何交接?
管道及設備安裝前,土建施工單位、工藝安裝單位及監理單位應對預埋吊點的數量及位置,設備基礎位置、表面質量、幾何尺寸、高程及混凝土質量,預留孔洞的位置、尺寸及高程等共同復核檢查,并辦理書面交驗手續。
16、換熱站內設備基礎地腳螺栓安裝要點?
設備基礎地腳螺栓底部錨固環鉤的外緣與預留孔壁和孔底的距離不得小于15mm;擰緊螺母后,螺栓外露長度應為2~5倍螺距;灌筑地腳螺栓用的細石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基礎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提高一級;擰緊地腳螺栓時,灌筑的混凝土應達到設計強度75%以上。裝設脹錨螺栓的鉆孔不得與基礎或構件中的鋼筋、預埋管和電纜等埋設物相碰,且不得采用預留孔。
17、寫出供熱管網強度試驗和嚴密性試驗壓力?
強度試驗:試驗壓力為1.5倍設計壓力,且不得低于0.6MPa。
嚴密性試驗:試驗壓力為1.25倍設計壓力,且不得低于0.6MPa。
18、換熱站試運行方案的審查單位有哪幾家?
換熱站試運行前應編制試運行方案。試運行方案應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接受管理單位審查同意并應進行技術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