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關系的認定:
第一,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民事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參與者。第二,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負有的民事義務所指向的事物,可以分為物、行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第三,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和承擔的民事義務。第四,民事法律關系是隨著特定的民事法律事實的發生而發生的。
二、民事權利義務與責任
(一)民事權利的基本分類 考試大論壇
1、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形成權
支配權是指民事主體對標的物進行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如人身權和物權等權利。
請求權是指民事主體請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典型代表是債權。
抗辯權是指民事主體一方對抗請求權或者否認對方權利的權利,如合同中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和先履行抗辯權等權利
形成權是指民事主體一方可以根據自己的單方行為使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例如撤銷權和抵銷權。
三、自然人
(一)民事權利能力
1、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
2、胎兒的應留份額問題
3、死者的人格利益保護問題
(二)民事行為能力
1、 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分類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在18歲以上,精神正常
(2)限制行為能力 采集者退散
(3)無行為能力
2、 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救濟
(1)純獲利益的行為有效
(2)在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范圍內的行為有效
(3)超出民事行為能力范圍實施的行為效力待定
(4) 超出民事行為能力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于無效行為
四、法人
(一) 法人的獨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法人區別于合伙等其他組織的特征。
(二) 法人終止原因
1、 章程規定的終止事由出現
2、 股東大會決議解散
3、 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的
4、 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的
5、 宣告破產的
6、 被法院強制解散的
五、法律行為
(一)民事法律行為
1、 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產生、變更、消滅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
2、 民事法律行為是以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作為構成要素
3、 民事法律行為能夠實現行為人預期的民事法律后果 來源:www.examda.com
(二)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把進行某一法律行為的內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表達方式表達于外部的行為,以進行某種民事法律行為為前提,以發生民事法律后果為目的。
意思表示的構成要素包括:
1、目的意思,指民事法律行為具體內容的意思表示,不具備目的意思或者目的意思不完整,不構成意思表示。
2、效果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內容引起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即必須有設立、變更和中指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
3、表示行為:是指行為人將內心的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現于外部的,并足以為外界客觀理解的行為要素。
六、人身權
(一)肖像權
肖像權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以自己的肖像上所體現的人格利益為內容的一種人格權,內容包括肖像制作權,維護肖像完整權和肖像使用權。實踐中侵犯肖像權的形式一般表現為:
1、 擅自為他人制作肖像
2、 擅自公開發表他人肖像
3、 擅自使用他人肖像
相關推薦: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