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男)與乙(女)是研究生師兄妹關系。甲殷勤追求乙,但乙未答應。給甲頒發了“好人卡”。日久,甲不想再做“好人”。某晚,甲欲與乙發生性關系,向乙語言暗示,沒有采取任何強制手段。但乙非常警覺,大喊“有人強奸啦”。甲擔心有口難辯,便決定滅口,捂住乙的嘴巴,掐住乙的脖子。乙暈倒后,甲以為乙已經死亡,便實施了“奸尸”行為。事畢,甲離開現場。由于乙衣衫裸露,一直昏迷,被凍死。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甲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B、甲構成強奸罪未遂
C、甲構成侮辱尸體罪既遂
D、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參考答案:A,C,D
參考解析:A項正確。甲的故意殺人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本案中,甲出于殺人的故意,實施了捂住乙的嘴巴,掐住乙的脖子的危害行為,符合故意殺人罪的主觀階層要件和客觀階層要件,構成故意殺人罪。但由于甲的故意殺人行為并沒有造成乙死亡的結果,乙最終是被凍死的。因此,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B項錯誤,C項正確。甲并沒有強奸故意,不構成強奸罪。甲的奸尸行為構成侮辱尸體罪(既遂)。本案中,甲主觀上想奸尸,即侮辱尸體,但客觀上卻實施了強奸行為,屬于不同犯罪構成間的對象認識錯誤(不同犯罪構成間抽象認識錯誤的一種)。根據抽象認識錯誤的兩次三段論推理方法可以得出,甲主觀上想侮辱尸體,客觀上實施了強奸行為(侮辱行為的一種),在主客觀一致的范圍內,甲的行為屬于侮辱尸體罪(既遂)。甲客觀上實施了強奸行為,主觀上卻沒有強奸的故意,構成過失強奸(無罪)。因此,甲的奸尸行為構成侮辱尸體罪(既遂)。D項正確。甲不救助乙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本案中,甲以殺人的故意掐暈乙并對其“奸尸”的先行行為,在刑法上產生了救助乙的作為義務,但甲“事畢”后.有能力卻沒有檢查乙的生命狀態,致使乙因為衣衫裸露而在昏迷中被凍死,屬于不作為,這與因過失積極作為導致乙死亡具有等價性。因此,甲不救助乙致其被凍死的行為屬于過失致人死亡罪。綜上所述,甲的三個危害行為分別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侮辱尸體罪(既遂)、過失致人死亡罪,應當三罪并罰。
掃碼領法考歷年真題答案/進報名答疑群:

領法考真題答案 | 
進法考報名答疑群 |
2、甲在火車上,竄入一個軟臥車廂,關好車廂門,強奸了下鋪的一位婦女乙。乙當時大喊了一聲,但很快被甲捂住了嘴。該車廂內還有另一位乘客丙。丙裝作睡著了,不作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甲構成強奸罪
B、甲屬于“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
C、丙構成強奸罪的不作為的幫助犯
D、丙不構成強奸罪的不作為的幫助犯
參考答案:A,B,D
參考解析:強奸罪是指違背婦女意志,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婦女發生性關系的行為。A項正確,甲違背了乙的意志,強行與乙發生性行為,構成強奸罪。場景是在火車上,雖然關好了車廂門,但是仍然會有多數人或者不特定人進入知曉或可能知曉,而甲明知有這種可能,仍然實施強奸,構成“在公共場合當眾強奸婦女”,故B項正確。丙并沒有幫助甲實施強奸行為,也沒有阻止的義務,所以不構成不作為的幫助犯。對丙只能從道德上譴責,故C項錯誤,D項正確。
3、甲教唆乙,讓乙幫助丙,為丙提供網絡支持,以便于丙通過網絡實施詐騙犯罪。乙答應甲,丙也實施了犯罪。在犯罪過程中,關于甲、乙行為的定性,下列說法錯誤的有?( )
A、在丙的詐騙犯罪中,甲、乙都是幫助犯
B、在丙的詐騙犯罪中,甲是教唆犯、乙是幫助犯
C、乙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在本罪中,甲是教唆犯,乙是正犯
D、乙同時觸犯詐騙罪與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成立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論處
參考答案:B,C
參考解析:甲、乙、丙成立網絡詐騙犯罪的共同犯罪,丙是實行犯,甲、乙是幫助犯;甲不構成乙所犯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教唆犯;乙成立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和詐騙罪的想象競合,擇一重罪淪處。具體分析如下:刑法雖然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設置了獨立的法定刑,但是這不是將幫助行為正犯化,而是一種幫助犯的量刑規制,換言之,其地位仍然是幫助犯,只是因為分則條文對其規定了獨立的法定刑,不再適用總則關于幫助犯的處罰規定。因此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就沒有屬于自身的幫助犯和教唆犯,甲對乙的犯罪也就不能構成教唆犯。因為丙事先已經有了詐騙罪的犯意,所以甲對丙的詐騙罪成立幫助犯而不是教唆犯。綜上所述,甲、乙、丙成立網絡詐騙犯罪的共同犯罪,丙是實行犯,甲、乙是幫助犯:甲不構成乙所犯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教唆犯;乙成立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和詐騙罪的想象競合,擇一重罪論處。
4、甲乙因共同搶劫被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分別判處無期徒刑和10年有期徒刑,甲乙服判,某市檢察院認為對甲的量刑畸輕提出抗訴,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有?( )
A、對于某市檢察院的抗訴,某省高級人民法院應當制作二審決定書
B、若二審開庭審理,某省高級人民法院可以到某市中級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C、若二審開庭審理,甲乙都應當參加法庭調查,乙可以不參加法庭辯論
D、某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后,可以委托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向當事人及某省檢察院送達第二審裁判文書
參考答案:A,C,D
參考解析:在審判監督程序中,檢察院抗訴的,法院無需制作二審決定書。二審中沒有相關的規定和要求,A錯誤。《刑訴法》第224條第3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B正確。《高法解釋》第323條第2款規定:“同案審理的案件,未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也未對其判決提出抗訴的被告人要求出庭的,應當準許。出庭的被告人可以參加法庭調查和辯論。”C錯誤,乙要求出庭的,應當準許;沒有要求,可以不參加二審。《高法解釋》第335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委托第一審人民法院代為宣判,并向當事人送達第二審判決書、裁定書。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代為宣判后五日內將宣判筆錄送交第二審人民法院,并在送達完畢后及時將送達回證送交第二審人民法院。委托宣判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直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送達第二審判決書、裁定書。”D錯誤,某省高級人民法院只能直接向某省檢察院送達第二審裁判文書。
5、甲(投保人)和乙(保險公司職員)合謀詐騙保險公司的保險金,由甲負責制造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索賠材料,由乙負責保險公司內部理賠。二人共詐騙保險金100萬元。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甲、乙構成保險詐騙罪的共同犯罪,甲是實行犯,乙是幫助犯
B、甲、乙構成職務侵占罪的共同犯罪,乙是實行犯,甲是幫助犯
C、甲同時觸犯了保險詐騙罪和職務侵占罪,擇一重罪論處
D、乙同時觸犯了保險詐騙罪和職務侵占罪,擇一重罪論處
參考答案:A,B,C,D
參考解析:甲、乙分別成立保險詐騙罪和職務侵占罪的共同犯罪,就前者而言,甲是實行犯,乙是幫助犯;就后者而言,甲是幫助犯,乙是實行犯。對甲、乙二人應就兩罪擇一重罪論處,甲定保險詐騙罪的實行犯,乙定職務侵占罪的實行犯。具體分析如下:投保人甲和保險公司職員乙合謀詐騙保險金,甲負責制造事故,乙負責公司理賠,二人成功詐騙100萬元。從甲的角度來看,二人成立保險詐騙罪的共同犯罪,甲是實行犯,乙是幫助犯;從乙的角度看,二人成立職務侵占罪的共同犯罪,乙是實行犯,甲是幫助犯。二人同時觸犯兩個罪名,但因為分別只有一個行為,想象競合擇一重罪論處。甲觸犯保險詐騙罪(實行犯)和職務侵占罪(幫助犯),定保險詐騙罪(實行犯);乙觸犯保險詐騙罪(幫助犯)和職務侵占罪(實行犯),定職務侵占罪(實行犯)。綜上所述,甲、乙分別成立保險詐騙罪和職務侵占罪的共同犯罪,甲觸犯保險詐騙罪(實行犯)和職務侵占罪(幫助犯),乙觸犯保險詐騙罪(幫助犯)和職務侵占罪(實行犯),對甲定保險詐騙罪(實行犯),對乙定職務侵占罪(實行犯)。
熱點推薦:
2021年法考題庫:[章節練習][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全真機考]在線測試
2021年法考報考信息查詢:法考報考條件/報名時間/考試時間
233網校法考火熱招生:講師帶你直擊考點、穩拿關鍵分、主客觀全面提升!【點擊前往>>】
加法考學霸君【ks233wx19】好友領《2020年法考真題答案》、包郵送《法考精編講義》教輔、享一對一報考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