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精神分析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一)運用原則
1、治療過程中堅持個別化原則。
2、精神分析理論強調要與服務對象簽訂治療契約。
3、治療者要為服務對象提供一個安全與支持的環境,了解潛意識中的經驗。
4、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聯想。
5、治療過程中要傾聽和理解服務對象想法與感受,給予支持和接納。
(二)理論在服務過程中的應用
1、治療情境
(1)治療開始時,與服務對象簽訂合約,合約中明確雙方的角色分工、治療計劃和時間表;
(2)還包括對服務對象的態度,保持專業、同理的態度,以中立態度分析問題,尊重服務對象的自主性和個別性。
2、治療關系
建立良好的關系,“同理”是精神分析治療過程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建立良好關系重要技巧。
3、治療性對話
(1)自由聯想
(2)治療性傾聽
(3)詮釋過程:詮釋過程是指社會工作者向服務對象表達其對服務對象心靈世界的了解。當一個人面對不被允許的沖動時,就會采用防御機制進行抵制。當防御機制失效時,焦慮和問題就此產生。社會工作者對于服務對象的重要性在于移情。詮釋過程包括4個技巧:一是面質,指出服務對象不自覺并且重復的特定行為或話語,引發服務對象思考其背后的含義。二是澄清,協助服務對象了解其經驗的詳細內涵,主要涉及挖掘出過去對現在的心理現象的影響。面質與澄清有助于服務對象對其經驗有更多認識,但是不能呈現潛意識的意義。三是詮釋,涉及潛意識內涵的呈現與說明,如愿望、情感與防衛機制。詮釋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服務對象將潛意識轉化為意識。四是整合,幫助服務對象獲得對經驗的整體認識。
2023年真題示例:
1.趙先生從小被父親嚴厲管教,父子關系疏離。最近父親突發腦梗,需要他照顧。趙先生想到要和父親相處,就感到異常緊張,擔心自己照顧不周被父親責罵,向社會工作者老金求助。根據精神分析理論,老金在與趙先生建立良好關系時需特別注意( ?。?。
A.讓趙先生感受到支持與安全
B.與趙先生形成指導性的關系
C.激發趙先生個人的內在價值
D.與趙先生建立平等伙伴關系
B屬于認知行為理論的內容。
C屬于人本主義的內容或存在主義的內容,兩者都強調個人的內在價值。
D屬于增強權能理論的內容。
相關推薦:
刷題:社會工作者章節試題免費刷 | 近5年真題在線測試
課程:社工證培訓課程免費試聽 | 0元領社工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