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會工作實務(中級)試題
每日一練(4.29)【下載App在線做題】
某小區是去年由7個村拆遷安置而形成的近一萬人的“農轉居”社區,社區內沒有幼兒園。而且小學和高中較遠,沒有大型的超市、農貿市場,也沒有社區活動場所。新的居住方式改變了原來村落的人際關系和支持網絡,社區內人際互動減少,缺乏活力,中老年人無事可做、無處可去,學齡兒童放學后無處可玩,社區只有幾個零散的文藝興趣小組,一些原村落的文藝骨干不主動參與社區活動。樓道里亂堆亂放雜物,影響了人們正常行走,大部分社區號民不適應“農轉居”后的生活,普遍有一種不滿情緒,新建社區居委會由原村委會改變而成。工作人員缺乏城市社區工作經驗。
對此.當地政府引進一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服務,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經過調查后,制訂了以協助居民適應“農轉居”生活方式為目標的社區服務計劃。
【問題】
結合本案例,根據“人在情境中”的基本觀點,分別從社區居民、環境、社區居民與環愛互動三個層面設計具體的社區服務方案(只需列出各層面的服務目標和內容)。
人在情境中是關于人的心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的理論,包括人們生活所處的各個社會環境系統的理論,重點放在個人、群體、社會和經濟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上,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反映著社會的基本制度性安排.這方面的理論與知識幫助專業人員將視角放到個人和環境雙重因素上,恰當地理解人與其生存的環境之間不斷進行著的重要相互作用,協助社會工作者把解釋個人成長歷程及其在社會、生物、情感和精神方面的發展的理論融人實踐中。這種人與社會交互作用的雙向作用幫助社會工作者認識到在所有人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社會結構、系統和文化規范。
(1)社區居民層面
1)服務目標:協助居民適應“農轉居”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參與意識與責任意識。
2)服務內容
①開展社區宣傳活動,舉辦城市社區生活講座,幫助居民了解城市社區的生活方式,培養社區生活的意識,幫助其逐步改變原有生活習慣,適應新的生活。
②通過開展興趣小組和文體活動來豐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動員原村落的文藝骨干開展文藝活動,創辦興趣小組,并為其爭取活動室,吸引感興趣的居民前來參加;為學齡兒童開設活動室和閱覽室,豐富其課余生活。
③培養社區骨干.提高社區居委會成員的工作能力,邀請城市先進社區的責任人為新建社區居委會成員進行培訓,或者組織新建社區居委會成員參觀學習先進社區,學習他人管理社區的先進經驗,提高自身管理社區的能力和水平。通過社區骨干的引領作用,促進社區居民模仿,提升社區居民參與的成就感。
④發動群眾參與到小區建設中來,提高社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和道德責任感??梢哉匍_居民代表大會,征求居民對小區建設的意見,了解居民遇到的問題和需求,建立一支由小區居民組成的“突擊隊”解決問題。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參與層次。
(2)環境層面
1)服務目標:整合社區資源,改善生活條件,滿足社區需要。
2)服務內容
①作為資源聯絡者,積極為社區爭取資源,促進社區的資源整合。將社區缺乏配套基礎設施的情況反映給當地政府,獲得建設超市、農貿市場、幼兒園等設施的政策支持,并吸引開發商投資。聯系公交公司或者學校為孩子提供校車服務,或者社區居民集資為接送孩子上下學購置專門的車輛。
②作為資源協調者,調動各方力量整治社區雜亂的生活環境。在樓道內張貼“禁止堆放雜物”的標語,社區居委會成員定期抽查巡視,對亂堆雜物者進行批評教育。聘請專門的保潔人員負責社區衛生,組織社區志愿者輔助維持社區衛生。
(3)社區居民與環境互動層面
1)服務目標:改善社區關系,提升社區意識。
2)服務內容
①運用社區策劃和社區發展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對社區問題進行介入,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②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及小組活動,發掘社區骨干,發展自助小組,提高社區居民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社區宣傳與社區教育相結合,用展板、宣傳欄、觀看影片等方法進行宣傳,提高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形成社區特色文化。
④針對社區內人際互動減少、缺乏活動的現狀,社會工作者在社區內組織開展人際交往小組,促進社區居民間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