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會工作實務(中級)試題
每日一練(4.10)【下載App在線做題】
小美是初中二年級學生.學習成績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平時在學校較少與班上同學說話,經常獨來獨往,放學后也不跟社區里的同齡人玩耍.小美的母親是從外地農村嫁到城里的“外來媳”,與親戚、鄰居交往少,因為身體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貼補家里,小美的父親是操作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較低,父親對小美比較嚴厲,父女之間交流很少,為工作時間關系.父母之問很少溝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親說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參加任何社工活動,社會工作者在一次“外來媳”家庭走訪中遇到了小美,決定對其開展個案服務,在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只收集對小美對自己問題的看法,就認定小美的問題源于自信心不足。
【問題】
1、本案例的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還應從小美家庭層面收集哪些資料?
2、在本案例的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還應從小美與環境的互動層面收集哪些資料?
1、預估是由系統有序的程序組成的,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向前推進的過程。能否對服務對象的問題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在一定意義上取決于所能得到的資料,以及資料所提供的信息。
社會工作者在收集服務對象的家庭資料中,對家庭的了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
(1)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在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要了解小美一家三口的基本信息.如年齡、職業、性格等,還應格外關注小美母親的“外來媳”角色及其個人經歷。
(2)家庭的基本情況。在本案例中,社會上作者要了解小美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小美母親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判斷是否需要幫助其申請經濟援助。
(3)家庭成員的角色和互動情況。在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要了解小美與其父母的關系,三個人在家庭中各自的角色和地位。
(4)家庭規則,包括如何解決分歧、沖突,家庭的權威關系。
(5)家庭成員的溝通方式,包括如何表達期望、需要、情感等。在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要了解小美一家三口的交流狀況,如頻率、方式、效果等。
(6)家庭關系,包括家庭內的次系統。
(7)家庭的決策和分工方式。
2、(1)服務對象的問題可能出在他(他們)與環境間的交互作用上,所以.收集資料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服務對象與其環境間的交互作用方面。“交互作用”是指個體或群體、組織、社區與其環境交接的狀況.指示出“環境中的人”這一視角中各系統間關系的性質。由于任何一種交互作用一般都會受到其他系統交互作用和關系的影響(如母子關系會受到母親與孩子父親和其他家庭成員關系的影響),所以,社會工作者需要將其他各系統間的交互作用作為資料收集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對服務對象的問題有更好的了解。
(2)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從小美與環境的互動層面應收集小美與同學和社區同齡人的關系,小美與父母的親子關系,以及小美家庭與社區的互動情況等資料。在小美與同學和社區同齡人關系方面,社會_[作者在了解小美與他們接觸較少的事實基礎上,還需進一步搜集老師、同學、同齡人對小美的看法,以及小美對同齡人交往的認知和遇到的阻礙;在小美與父母的親子關系方面,社會工作者在掌握小美父女溝通較少、夫妻溝通較少的情況下,還要進一步調查小美眼中的“父母”和父母眼中的“小美”,了解{人各自的經歷與想法,分析三人的交流模式,探究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在小美家庭與社區的互動情況方面,社會工作者要了解他們一家不參加社區活動的原因,社區其他成員對他們一家的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