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會工作實務(中級)試題
每日一練(4.4)【下載App在線做題】
小明,17歲,某職校學生。不久前與母親外出時不幸遭遇車禍,導致雙腿截癱。截癱后的小明變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動與人交往,與父母的關系日漸疏遠。職校雖然表示愿意接收小明返校讀書,但由于缺乏相關經驗,針對小明殘疾狀況的特殊安排遲遲沒有落實,因此,小明至今沒有返校。母親感到十分自責,對小明的任何要求都盡量滿足,希望能夠“贖罪”。父親因為唯一的兒子成了殘疾人,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聲嘆氣,愁眉苦臉。小明感覺前途渺茫,內心十分焦慮,了解到小明的情況后,社會工作者決定介入。
【問題】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務需求?
2、依據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教育康復模式,本案例中的社會工作者應開展哪些工作?
1、小明的服務需求包括;
(1)由于雙腿截癱后的小明變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主動與人交往,由于上學難,給小明和家人又帶來了心理障礙,對此,小明需要社會工作者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讓他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2)小明有接受特殊教育的需要。其原先所在學校由于缺乏相關經驗,對小明的特殊安排遲遲沒有落實,使小明接受教育的需求無法實現.令他感到前途渺茫,這需要社會工作者的協助。
2、社會工作者應開展的工作
社會工作者應該與學校、家庭、社會人士配合,一同做好特殊教育上作,全面介入工作過程,具體內容如下:
(1)配合學?;蛱厥饨逃ぷ髡哌M行針對小明的文化科學知識及勞動、職業技能的培訓,開展個案工作,對小明進行心理輔導,開展咨詢服務或各種專門的輔導。
(2)對于小明的父母,社會工作者要使他們正確認識和對待已經殘疾的小明,改變小明的母親有負罪感,過分自責,以致對小明過分溺愛、關照等不正常的情況,改變小明的父親認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們樹立對小明康復和發展的信心,從而對小明產生一種正面的影響。
(3)社會工作者在幫助小明和其父母的同時,還要促使禮會組織、服務機構和其他殘疾人康復工作者掌握有關知識,并使各種專業人員的知識技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