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題(20分)
趙某性格豪爽,在某中職就讀,家庭經(jīng)濟相對穩(wěn)定富裕。父母忙于生意,對孩子學習、思想抱著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很少過問。趙某剛進學校時還是班干部,但由于與年級里幾個出名的成長困難生交往甚密,近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好幾門功課都亮了“紅燈”。班主任聯(lián)系學校社工,打算讓社工為其提供輔導。
問題:
1.請簡要分析服務對象面臨哪些需要。
2.針對趙某的情況,可以采取哪些輔導策略?
1.服務對象面臨的需要有:
(1)親情的需要。趙某由于父母忙于賺錢、做生意,無暇顧及他的教育,也很少過問他的情況,因而習慣了我行我素,他一定渴望父母的關心和愛撫。
(2)表現(xiàn)的需要。由于趙某自身條件不錯,且有較好的人緣和家境,因而他有經(jīng)濟上的優(yōu)越感和攀比心理。
(3)歸屬的需要。趙某正處于青春期,和一些同學在一起會有強烈的認同感,因此需要集體的關心。
2.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轉變父母的教育方式。通過給趙某的家庭寫信、面談、電話溝通等方式,要求其父母多與兒子進行交流,加強情感溝通,為趙某營造一個溫馨、和睦、充滿愛的家庭環(huán)境,這樣有利于減輕孩子與家長交往時的陌生感。
(2)發(fā)揮集體的力量,通過同學的關心與愛護,幫助趙某在集體中找回自信,積極學習。組織部分班干部和各方面表現(xiàn)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與趙某及其他成長困難學生結成對,讓他們相互幫助,感受集體的溫暖。
(3)激勵個體自強。通過激勵的方法,發(fā)揮服務對象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幫助他樹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