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你認為對的在表中打“√”,反之打“×”)(10%)
題 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 案 |
1、教育心理學就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
2、智慧技能就是學習者用以支配自身認知結構的能力。
3、動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經歷“認知階段、初步掌握階段和熟練階段”。
4、托蘭斯的研究表明,人的創造力發展過程中共有四次“高潮”,依次是:5歲、9歲(相對于小學四年級)、13歲、17歲。
5、小學高年級兒童已經擺脫了具體事物的束縛,能在抽象水平上認識道德觀念。
6、群體中大多數人意見一致時必然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迫使個別人不敢發表反對意見。即使發表了,也“成不了氣候”,不能影響從眾的現象。
7、沖動型認知方式的特點是反應快,精確性差。
8、梅耶研究發現,當材料是具體事物時,小學兒童能夠獨立地使用精加工策略;當材料是圖畫時,小學兒童能夠在指導下使用組織策略。
9、主要著眼于程序的教學策略設計往往以程序策略為主導策略,來解決教學組織形式等等核心問題。
10、實踐表明,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關系的狀況,而師生關系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組織與管理能力的影響。
二、單項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到表格中)(10%)
題 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 案 |
1、把人的心理作為開放的、報考的、整體的系統來研究,這是:
A、系統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 C、道德性原則 D、教育性原則
2、研究條件與日常條件有較大的差距,研究的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的研究方法是:
A、問卷法 B、觀察法 C、實驗實驗法 D、自然室實驗法
3、( )強調“廢除教師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
A、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B、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C、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D、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4、教“果實”時,教師不僅提供某一果實,還提供了顏色、大小、形狀不同,可食與不可食,硬的與軟的等等各種果實。這運用了心理學中所說的:
A、感、知覺 B、比較 C、判斷 D、變式
5、要使學習效果最佳、不易遺忘,過度學習應達到:
A、50% B、100% C、150% D、200%
6、研究表明,我國兒童從客觀判斷向主觀判斷發展的轉折年齡在:
A、5-6歲 B、6-7歲 C、7-8歲 D、8-9歲
7、“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是指的:
A、社會促進 B、社會干擾 C、從眾 D、去個性化
8、“更多地依靠環境參照物對客觀事物作出反映”屬于:
A、場依存型 B、場獨立型 C、內向型 D、外向型
9、“一個地區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的設計、中心小學的教研活動計劃、一所新型學校或一門新專業的課程設置等等”屬于
A、以策略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B、以媒體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C、以系統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D、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10、“以創設問題情境為教學的切入點”屬于:
A、拋錨式 B、支架式 C、掌握學習 D、先行組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