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指導教學模式。指導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講授法十分類似,由激發、講演、練習、反饋和遷移等環節構成。在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解釋所選定學習策略的具體步驟和條件,在具體應用中不斷給以提示。
(2)程序化訓練模式。程序化訓練就是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在其適宜的范圍內,作為固定程序,要求活動主體按此進行活動,并經過反復練習使之達到自動化程度。
(3)完形訓練模式。完形訓練就是在直接講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學生練習策略的某一個成分或步驟,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驟。
(4)交互式教學模式。交互式教學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幫助成績差的學牛閱讀領會,它是由教師和一小組學牛(人約6人)一起進行的。
(5)合作學習模式。在這種學習活動中,兩個學生一組,一節一節地彼此輪流向對方總結材料,當一個學生主講時,另一個學生聽著,糾正錯誤和遺漏。然后,兩個學生彼此變換角色,直到學完所學材料為止。
5.促進學習遷移的方法:
(1)精選教材。教師應選擇那些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科學成果作為教材的基本內容,而每一門學科中的基本知識(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為規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其遷移價值較大。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注意學科之問的聯系。精選的教材只有通過合理的編排才能充分發揮其遷移的效能。從遷移的角度來看,合理編排的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網絡化。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合理編排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合理的教學程序得以體現、實施的,教學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發揮功效的最直接的環節。
(4)注意教學的啟發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要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技能、思維方法、學習態度等得到遷移,并且能夠因遷移而產生積極的結果,還需要克服思維品質中的消極因素,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5)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研究證明,學習策略及元認知策略具有廣泛的遷移性,同時又能提高學習者遷移的意識性。
四、論述題
1.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或改變態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說服、榜樣示范、群體約定、價值辨析、獎勵與懲罰等。
(1)有效的說服。教師經常應用言語來說服學生改變態度,在說服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某些證據或信息,以支持或改變學生的態度。教師的說服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動人。教師進行說服時,還應考慮學生原有的態度,應以學生原有的態度為基礎,逐步提高要求。
(2)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在觀察學習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樣的特點、示范的形式及榜樣所示范行為的性質和后果都會影響到觀察學習的效果。
(3)利用群體約定。由于群體約定的約束力和群體壓力的存在,教師可以利用集體討論后作出集體約定的方法,來改變學生的態度。
(4)價值辨析。即引導個體利用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努力去發現自身的價值觀,并指導自己的道德行動。價值辨析有多種策略,不論應用什么策略,一種觀念要真正成為個人的道德價值觀,需經歷三個階段,即選擇階段、贊賞階段、行動階段。個體只有從頭至尾地完成這一過程,才能說他真正具有了某個穩定的價值觀念,也才能較持久地指導行動。
(5)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懲罰。獎勵和懲罰作為外部的調控手段,不僅影響著認知、技能或策略的學習,而且對個體的態度與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上述所介紹的各種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組道德討淪等方法對于態度與品德的形成和改變都是非常有效的。
2.提高教師的素質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心理學的角度,提高教師素質的心理學途徑主要包括
(1)大力培育優良的校風。學校風氣是每個學校的領導者和師生員工共同具有的、富有自己特色的、穩定的集體意識傾向和行為特點的集中表現。校風的好壞對教師心態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師素質的提高。
良好的校風具有感染、行為導向和內聚功能,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風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重要的心理學途徑。
(2)注重教師教學監控能力的培養。教學監控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的教學目標事先進行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的實際教學過程進行有意識的監控、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自我調控或校正。
(3)將自我教育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點。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內在動力,因而應當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點加以對待。教師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①自我認識與自我接納。正確的自我認識是自我教育的基礎。教師在進行自我認識時,既要防止自我否定,也要防止自我夸大;只有采取實事求是的自我認可態度,才能有效地進行自我教育。②自我籌劃與自我設計。自我籌劃是指圍繞教育的要求確定個人自我完善的總體目標;自我設計是指根據個人確定的、自我完善的總體目標進行自我教育的具體設計。③自我監督與自我反省。自我監督是一個自我審視、自我督促的過程,自我反省是一個自我反思、自我檢討的過程,自我激勵是一種自動加壓、自我鼓動的方式。
(4)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能夠明顯地提高自身素質。因為,第一,參與教育科學研究可以使教師更好地認識教育規律,提高按教育規律辦事的自覺性;第二,參與教育科學研究可以更新或改變教師頭腦中的一些陳舊觀念,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的新的教育觀念;第三,參與教育科學研究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教育科學發展的新趨向,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第四,參與教育科學研究可以充分滿足教師的求知欲、成就欲,激發教師取得創造性成果的內在動力,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