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主要有: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每一堂課都有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不同,選擇的教學方法也不同;
(3)學生年齡特征。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不同,他們的知識準備程度和個性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水甲。因此,必須根據不同年齡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有些方法需要較長的時問,有些方法對教學設備的要求較高;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這些因素也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
2.教師課外輔導學生要注意:
(1)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確定輔導的內容、重點,并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
(2)目的明確,著重啟發。每次輔導要有計劃,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己尋找解決疑難的門徑。
(3)組織學生互相幫助。對差生的輔導可適當組織優秀學生對他們進行幫助,以互相促進、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優秀學生過多的課外時間。
(4)善于總結、積累經驗。輔導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疑難、存在的問題、個人的體會等作好記錄,既可使講課有的放矢,又可積累資料、掌握規律,有預見性地搞好今后的教學工作。
3.設計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創立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設計教學法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在教師指導下,南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目的和內容,在自己設計、自己負責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能力。教師的任務只是幫助學生把活動中牽涉到的多種學科的知識集中起來,提供設計的需要。
4.教學規律是教學內部的本質聯系,是客觀的,人們只能去發現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學原則是第二性的,是人們在認識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的。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在教學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學體系有不同的教學原則。
5.一堂好的課要滿足以下標準:
(1)目標明確。是指教師明確一堂課的目的要求。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教學目標定得恰當,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二是師生的一切活動始終要圍繞教學目的進行。
(2)內容正確。是指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只有內容正確,才能保證教學質量。
(3)方法得當。是指教學方法選擇的合理性和教學方法運用的科學性。
(4)表達清晰。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教師表達清晰,有感染力。教師要講普通話,聲音響亮,語速適中,語言流暢、生動、明白易懂。板書(或幻燈字幕)要規范、準確、清楚。
(5)氣氛熱烈。一堂好課,既應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又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師生都處在積極的狀態,雙方配合協調,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