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考試題(十)
一、填空(每個空1分,共15分)
1.奧蘇伯爾提出的認知結構的三個變量是、、。
2.奧蘇伯爾提出,人的認知組織的兩條原則是____、____。它們也應成為教材組織的兩條原則。
3.學習定勢對后繼學習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兩方面:、。
4.影響學習準備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和____。
5.研究表明,IQ與學業成績之間存在____相關,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相關系數____。
6.維納提出的歸因模式中,強調的四個因素是、、、。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所說的是。A、縱向遷移;B、側向遷移;C、特殊遷移;D、學會學習。
2.有些中學生在學習抽象概念和規則時,仍需具體經驗支持,從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來看這是因為。A、他們尚未達到形式運算階段;B、這些概念、規則太復雜;C、具體經驗可以幫助他們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們進行發現式學習。
3.下面說法代表內控特征的是。A、“老師出的怪題把我難住了”;B、“我從來不管老師怎樣評分”;C、“我準備好了,我能對付考試”;D、“我看過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師會問什么問題”。
4、“學會如何學習”實質上是指()
A、培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B、學會在適當的條件下應用適當的認知策略;
C、掌握系統的科學概念與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語信息
5、關于認知策略能力的培養,得到心理學家們較一致贊同的方法是()
A、獨立開設思維訓練課;B、象形式訓練說所主張的那樣,培養一般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等;C、在教學中側重學生的思維結果;D、結合教材的內容,訓練具體的策略并使之遷移
6、某同學背一首詩,讀12遍剛好成誦,要取得最佳的記憶效果,他應該繼續讀()
A、4遍B、6遍C、8遍D、9遍
7、掌握概念的行為指標是()
A、能記住概念的定義B、能理解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
C、能區分概念的正反例D、ABC都對
8、原有觀念為上位,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下位觀念,這種學習稱為()
A、下位學習B、上位學習C、并列學習D、結合學習
9、某教師對喜歡打小報告的學生采取故意不理會的方式,這是一種()
A、正強化B、負強化C、懲罰D、消退
10、在解應用題是,老師總是一再強調要讀懂題目,必要時可以畫示意圖,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
A、牢記題目內容;B、有效地監控解題過程;
C、熟練使用計算技能;D、很好地完成對問題的心理表征
三、判斷(每小題1分,共20分。對的打個“√”,錯的打個“×”)。
1、根據形式訓練說,電話接線員經過長期訓練,記憶數字的能力會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證他們記憶外語詞匯的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2、學生在學習中因控制點性質不同,他們對自己成敗的歸因也不同。()
3、維果茨基提出的“教學應走在發展前面”的含義是提前講授下一階段才能掌握的內容。()
4、按照馬斯洛的動機作用觀點,教師在自尊水平低的學生中灌輸為學習本身的滿足而去學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5、學習策略比認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圍更廣()
6、高創造性的學生一般都是適應良好的學生()
7、將無邏輯意義的材料人為地賦予某些意義,以便于記憶,這也是有意義學習的形式之一()
8、用心理學術語來說,“觸類旁通”指的是概念與規則獲得后在新情境中的運用,這也是學習遷移現象()
9、概念和規則既是陳述性知識的核心成分,也是程序性知識的核心成分。()
10、接受學習對不同年齡的兒童或成人學習概念都是適合的()
11、認知策略經過練習能達到相對自動化,而智慧技能則很難達到自動化程度。()
12、在下位學習中,新舊觀念相互作用的結果不會導致原有認知結構的實質性變化。()
13、奧蘇貝爾的同化論與皮亞杰的同化論有實質性的差別。()
14、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也稱弱方法()
15、新手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用于問題表征的時間一般多于專家()
16、從思維過程看,真創造與類創造無實質性區別()
17、產生式理論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為主義的S-R公式來解釋。()
18、在概念教學后,如果學生能夠精確陳述概念的科學定義,說明學生已掌握了所教的概念。()
19、概念和規則都有變式例子,都可以設計變式練習。()
20、在信息加工心理學中,程序性知識包括動作技能。()
四、名詞解釋(每個3分,共15分)
1、建構主義學習觀;2、腳本;3、元認知;4、問題空間;5、心理練習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為什么簡單地利用獎或懲不能解決兒童的品德不良行為?
2、簡述產生式遷移理論的實驗依據及其教學含義。
3、為什么說跳級比留級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4、良好教學目標的陳述應符合哪些條件?
六、論述題與分析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學校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傳授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個人的智商并不隨年齡的增長而顯著改變,桑代克也證明,不同學科的學習對智商沒有顯著影響。你怎么解釋這兩種智力理論之間的矛盾?
2、試分析青少年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對同輩集體的遵從這種現象對學校教育的利與弊。